足球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名人传1彼得大帝俄罗斯帝国之父
TUhjnbcbe - 2021/6/9 17:29:00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13605.html

★★★点击上方战友一号,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名人是成功、荣耀的代名词,名人是一个个光辉的榜样。走近名人,感受他们的坚韧意志;走近名人,感受他们的高尚品德;走近名人,感受他们的博大胸怀;走近名人,感受他们的远大志向;走近名人,感受他们的无穷智慧……本期《战友一号》推出漫话世界名人价值观之雄才伟略竞风流的政治家(1)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从小酷爱军事游戏,和伙伴们一起建立了两个童子军团,到他执政后,这两个军团成为了他的嫡系部队。小彼得经常和外国侨民来往,向他们学习数学、航海等知识,受到了西欧文化的影响。

年,彼得夺取政权,他把国事交给母亲和舅舅等亲信管理,自己仍然操练童子军团,年母亲去世后,才开始亲政。年,他率领3万俄军进攻土耳其,企图占领亚速海,为俄国争夺黑海出海口铺平道路,但遭到失败。之后,他迅速地建立了一支由30艘战船和很多运输船及快艇组成的海军舰队,于年5月从陆、海两路包围并最终占领了亚速城。至年间,彼得派大使团到西欧考察,以加强和扩大同西欧各国的反土耳其联盟,同时学习西欧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聘请技师和专家,引进新式的机器设备。年,在平息了国内的军事叛乱后,彼得开始在国内推行欧化政策,进行了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发展工业,积极建造基础设施,建设通商口岸,发展国内贸易,并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军事方面,他建立了一支由步、骑、炮、工组成的20万人的正规陆军和一支由48艘战舰、大批快艇和近3万名水兵组成的海军舰队。文化教育方面,他建立了众多学校,并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规定贵族子弟必须接受教育,必须学会算术和一门外语。他还建立了俄国的第一个印刷所、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剧院,创建了第一份全俄报纸《新闻报》,并亲任主编。于年开始筹建俄罗斯科学院。政治上,他把宗教权控制在国家和自己手中,改革了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改革改变了俄国生产力水平低、工商业和文化不发达的局面,为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改革的同时,彼得又发动了连绵不断的战争,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拓展了俄国的领土,他在具有战略意义的涅瓦河口修建了彼得堡要塞,建造木屋城堡,并在年把首都由莫斯科迁往彼得堡,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把彼得堡由几个小村庄变成拥有7万人的大城市。年10月,彼得受封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国号改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被恩格斯称为“真正的伟人”。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彼得大帝名列第91位。在中国作者钟澈所著的《影响世界的帝王排行榜》,彼得大帝名列第9位。在美国军事作家丹尼尔·S·伯特所著的《影响世界的个军事家排名》,彼得大帝名列第17位。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出世界奇迹。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人们坚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谢的玫瑰,即使遭遇不幸,也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最终走向成功。

信念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执著向前走的品格,是追求与向往的先驱,更是生命动力与奋斗的目标!纵观彼得大帝的一生,他始终把夺取俄罗斯的出海口,扩大国家的疆域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通过对外扩张的一系列征讨,向世人诠释了信念致胜价值观的真谛。

年,彼得率员视察白海东南岸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在港口码头上,他看到俄国的木材、亚麻、皮毛等商品堆积如山。由于没有本国船只运出销售,外国商人残酷压价,俄商不够成本,宁可让它烂掉也不出售。彼得明白了俄国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

年1月,为了夺取黑海的出海口,彼得亲率3万大军进攻土耳其,企图占领亚速海。由于没有海军,彼得不能从海上包围亚速城堡,而土耳其舰队却经常提供援助,这次远征失败了。但他并不灰心,用一年多建立了一支舰队。年春天,30艘俄国战舰出现亚速海上,俄军水陆并进,围攻亚速城堡,土耳其战败求和,亚速海落到了俄国人手中。

占领亚速后,俄国并没有打通南方的出海口。因为土耳其不仅占领着亚速海的门户――刻赤,而且它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统治着黑海。

这些刻骨铭心的亲历,使彼得日益形成坚定的信念:必须要有海上门户,要有自己的海军,让愚昧落后的俄国融入欧洲,把欧洲先进的技术引进俄国。“俄国需要的是海域”,这是彼得毕生为之奋斗的座右铭。

改革之后,俄国富强了。彼得又开始为俄国寻取出海口,南方不行,就把眼光投向北方,首要的进攻就是瑞典。瑞典是北欧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欧洲强国之一,它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彼得要和瑞典争夺波罗地海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是对俄国的一次严峻考验。

年秋天,彼得率3万大军包围了瑞典的城堡纳尔瓦。18岁的瑞典查理十二世,先击败了俄国的盟友丹麦,接着带领1万多精兵向俄军发动猛攻。俄军全线崩溃,几乎全军覆没,彼得只身逃回了莫斯科。惨重的失败没使彼得丧失信念,他利用查理十二世进攻波兰的有利时机,以最大的努力又重建军队。

林肯说:“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一个人的成功,凭靠的不仅是坚强的意志,更是坚定的信念。因为信念是人生命中的精神支柱,信念是扫荡怯懦与怨恨的药方。要使人生不在平庸中度过,让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辉,信念就是第一道光焰。

生活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冉冉升起的太阳;事业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攀登险峰的拐杖。信念,使你变得心胸宽广,信念,使你气度非凡。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信念是明灯,照耀着期盼的心灵,信念是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信念对于个人来说,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对于社会来说,信念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纽带。然而,彼得大帝更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的伟人。

战败回来后,彼得大帝从全国各地征集新兵,加紧训练。下令全国每25户农民出一名终身服役的士兵,很快重建了一支拥有20万人的陆军,他高薪聘请外籍军官到俄国服务,让他们严格训练俄军士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命令每三座教堂交出一口大钟,很快就铸造了门大炮,比在纳尔瓦损失的大炮多3倍。他命令每1万个农民要缴纳一艘战舰的钱,然后又征集全国的工匠加紧建造船只,迅速地造了40多艘大船和多只小船,建立了俄国第一支海军舰队——波罗的海舰队。

年,为了打开涅瓦河通向大海的出路,波得大帝和谢列米杰夫,从水陆两路去攻击处于涅瓦河三角洲的尼尚茨城堡,年5月1日,城堡投降了。6天以后,两只瑞典舰船因为不知道这个消息,冒冒失失地驶进了尼尚茨城堡下的港湾,彼得立即命令他的城防队驾驶30多只小船去围攻这两只大船。经过激烈的肉搏战,俄国士兵杀死了58名瑞典水兵,俘虏19名。这是俄国海军第一次获胜,彼得大帝高兴得像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9天以后,彼得大帝命人在附近的小岛上为他自己和亲信修建几间简陋的木头房子。当时,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会是未来的首都——彼得堡的雏形。几个月以后,一艘满载烧酒和盐的荷兰商船无意间停泊在这小岛下。

彼得大帝立即上了船,命人给船员送去伏特加酒、奶酪和饼干,并且向船长和船员都赠送了钱,以感谢他们在新建的“彼得堡”抛锚!

现在,彼得大帝已经有可能从自己的出海口进入波罗的海了。为了保卫涅瓦河河口,他在海湾入口处的岛上又修建了一座古堡,并且大大地发展了造船业。

年7月,彼得大帝亲自参加了攻克多尔帕的战斗。一个月后,经过猛烈的攻击,纳尔瓦城终于向彼得大帝投降了。彼得大帝夺回了曾经由俄国人统治的这两个波罗的海沿岸城市,也洗雪了4年前失败的耻辱。

古人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众所周知,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才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漫漫人生之路,是什么攫住了你的灵魂,使你不断前进?是什么温暖了你的心房,使你不再寂寞?是什么充实了你的思想,使你不再碌碌无为?它便是你心中的太阳——信念。因为,信念是人生的拐杖。

当你在大海中航行时,信念是你手中的一方罗盘,它使你沿着捷径前行;当你在黑暗中摸索时,信念是夜幕上一颗明亮的北极星,它将你的未来照得明亮明亮的,像是希望在跳跃;当你顺着小路回家时,信念是一篝火焰,指引你走向前方……

因为有信念,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才能在失聪的情况下创出惊天地的《英雄交响曲》;因为有信念,寂寞的阿炳才能谱出泣鬼神的绝唱《二泉映月》;因为有信念,冼星海才能写出英雄史诗《黄河大合唱》;……

信念使人充实,信念使人奋进,信念也许来源于平凡,但它必定滋生出伟大!且不说那些离我们遥远的人与事,你再想想——若不是信念,怎有共产党人长征二万五千里的勇气?怎有抗战八年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毅力?怎有推翻蒋家王朝建设新中国的目标实现?……

信念和理想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社会与人类的发展内在动力。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

彼得大帝就是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一个贫瘠的国家变成了屹立世界之林的强国。所以,有人这样评价:“俄国的缔造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生活在19世纪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最为褒奖的18世纪的两个伟大帝主,一个是中国的康熙大帝,另一个俄国的彼得大帝。”后世人对彼得大帝有如此之高的评价,绝非虚言。

这正是:万重始于先足,成功在于信念。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就会心比天高,志比海深。但要实现这一人生目标,都离不开走出去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个人只要敞开心扉,虚心向他人学习,就能不断超越自己,增强自身实力,成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彼得大帝以虚心学习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迈开双脚率使团到欧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他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领了一个大约由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他把使团的领导工作交由三位大使负责,自己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以留学生的身份随团出访。

一路上,彼得大帝的情绪十分高涨。使团首先到达瑞典管辖下的里加,但却受到了当地官员的冷淡。使团继续前进,先后到达米图和里博后,彼得决定乘船渡过波罗的海去柯宁格斯堡。彼得大帝先一步到达柯宁格斯堡,就开始向当地一位炮兵上校学打炮。学习结束时,上校向他颁发了结业证书,上面写道:“我每天从理论上和操作上向彼得·米哈伊洛夫传授技术。无论在哪一方面,他学习速度之快,掌握知识面之广,都使周围的人大为惊异。他完全可以被看作一名值得敬佩的、既勇敢又谨慎的炮火制造者。为此,我谨谦恭而友好地恳求各位,把这位持有证书的彼得·米哈伊洛夫,看作一名技术全面、专业精通的熟练炮手。”

常言道: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一个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周外面是未知世界;圆的半径越大,圆周就越长,因而就更感到无知。要做到知识渊博,既要向书本上学习,更要向有学问的人请教。

世界的未知远远多于已知,自己对很多事情孤陋寡闻,不懂、不会的事不计其数。但要肯虚心向他人请教,多数不懂的问题可以弄懂,很多不会的技能可以学会。

一个人无论如何聪明,都不可能得到世界上所有知识,在人民群众中,我们要像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样,当个小学生,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才能日臻充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谦逊,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雅量,放下架子,不耻相师。

大千世界,知识浩如烟海,唯有谦虚者能随时学习,处处受教。而骄满者虽无知却自大,自以为比他人强,又怎能学到知识和真理呢?谦而能学,虚而有容,学而明理,方能修身以造福大众,造福社会。所以,谦虚则能勤奋自强,享乐则会怠惰偷安。

走出去学习既可开阔眼界,看到在家里不可能看到的新事物,又可学习人家的高深学问增加知识素养。彼得虚心向他人学习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素养。

年10月,彼得随团到达以造船业闻名于世的荷兰萨尔丹。他借住在一个铁匠家里,生火做饭,洗衣搭铺,全部自理。他跟着师傅学习木工,斧子劈,刨子刨,样样活都干,而且干得非常出色。不久,他得到荷兰当局允许,又到东印度洋公司学习造船学理论。为了完全掌握这门技术,他坚持完全由留学生成功地独立建造了一艘三桅巡洋舰。

年1月使团来到英国。彼得除了进一步学习造船理论外,着重学习英国的议会制度。为了真实了解英国君主立宪的运作程序,彼得获准在英国上院会议厅旁边的一间房子里,听取会议进行的情况。后来彼得觉得国王参加议会当面听取议员的意见,很有益处,俄国应该向英国学习。

使团在同年1月到达波兰。因为他同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私交甚厚,他不再隐姓埋名,而以沙皇名义同对方会谈。彼得率团出访西欧各国,除了学习先进技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游说各国建立反对土耳其同盟。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也就是说,假如你知道的是天上的“一颗星”,那么知识就是整个宇宙,辽阔无边。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许多必要的,有用的知识,成功的大门才会向你打开。因此,我们要谦虚好学。

有句民谚说得好,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奋争取而来。同时,才能主要来自虚心向他人学习,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谦虚的人承认自己存在不足,具有更强的学习动力。“虚”者,“空”、“无”之意也,不足之意也。有“空”,才能充之以“实”;有“无”,才能补之以“有”。谦虚的人承认自己存在不足,所以会自觉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强劲的学习动力。翻检历史不难看出,那些名家大家往往都是谦虚谨慎、永不知足之人。苏格拉底曾经说,我唯一确知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无知。牛顿也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总之,谦虚使人进步,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条缝隙,为进步留一点空间。

彼得大帝率“庞大的使团”到西欧各国学习先进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同时,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彼得大帝并不单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在多年前,他开创向欧洲学习的先例,使俄国人走上了一条他们以前从未想过要走的路。

这正是: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改革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改革创新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犹如一股新鲜血液,流入一个国家的体内,铸就一个民族的时代梦想。

墨守成规,只能眼睛转圈,勇于改革,才能力争上游。因此,一个国家唯有改革创新,才能彻底解放生产力。通过对彼得大帝执政经历分析,改革创新是他一生创业的主旋律,也是他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8月,随同“高级使团”出访西欧的彼得大帝回到了莫斯科后,立即雷厉风行地全面进行改革,革弊兴利,趋利避害,使整个国家面目一新。

首先改革礼仪制度。在彼得回国的第二天,大臣、贵族、领主纷纷前来晋见。彼得早已等候。他身穿西服,胡子全部剃光,完全是欧洲人的打扮,他对来者行跪拜礼立即加以纠正,说那是旧的仪式,今后再不能行这种礼了。他简要向大家讲述这次出访的成果和西方的进步以后,就提出首先进行礼仪改革的要求。这时,他拿出一把剪刀,把前面的几位亲信重臣的胡子剪了下来,尽管大家不满意,但皇命不敢违抗,很快就在朝廷所有官员以及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接着彼得又要求大臣们带头换掉宽大、拖地的长袍,一律改成西装,并逐步在全国推行。

在政治改革方面,他对蓄谋政变的宫廷贵族及其工具——射击军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先后两批处死名叛军官兵,甚至对某些罪犯采取车裂、暴尸的残酷手段,使人们明白沙皇的意志和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彼得在年设立了由他的亲信组成的办公厅和枢密院,又两次进行地方行政改革,从而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彼得还“温和”地告诉神职人员:教会活动只限于精神方面,不得干预政治,不得插手世俗事务或仪式。神职人员同样要效忠沙皇,无条件执行沙皇旨意。

《周易·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意是说,历代圣王先后继起,会通过改变前代的典章制度,使百姓进取不懈,神妙地化用变通之理,使百姓各得其宜。

“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通”是运动变化的连续性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久”是事物运动变化后的相对稳定状态。这段话指出了应在什么情况下变通以及变通的意义,简练地概括了《周易》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深刻哲理,蕴含着我国古人可贵的辩证法和进化思想。

只有不断变革,社会才会进步。这就是《易传》所谓的“生生不息”。前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易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治国、理军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适时进行改革,切不可墨守成规,求稳怕乱,反对变革。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之,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

商鞅变法、明治维新、俄罗斯改革……变革为国家带来的是福祉还是危机?矛盾、混乱的碰撞中,中国、日本、俄罗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社会规律?带给民众的又是什么?历史都给出了答案!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用之久远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制度缺陷波及社会稳定、阻滞社会发展、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就会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

彼得大帝的改革故事,充分说明了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因此,彼得大帝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全世界学习的楷模。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军事改革是他各项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他取消了原有的雇佣兵和贵族军队制度,实行征兵制,主要征集对象是农民,先后征兵53次,经过严格训练建成一支20多万人的精锐部队。对于军官的选择,不是看门弟出身,而是看军事才能和军功,有力提高了军官的素质。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以说耗尽了彼得毕生的精力。

他在顿河上游的沃罗涅什建立起造船基地,下令筹集资金,凡拥有农奴1万户的领主和8千户的教堂要缴纳一艘战舰,逾期不交的将没收土地财产。皇室人员也不例外,彼得自己带头捐了9条战船。资金征集到以后就由从欧洲聘请来的技师主持建船,先后建成能架16门、46门大炮的火攻船24艘,加其他各种船只计0余艘。年成立了黑海舰队。年又在奥洛涅茨造船厂造成43艘大型战舰,成立了波罗的海舰队。

为了支持军事改革和军事建设,彼得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他大力支持和促进对外贸易,鼓励商人到国外去做生意,除了发展同欧洲各国的贸易外,也同东方中国、印度等国发展贸易。同时颁布关税条例,对进口的外国商品缴以高税,以保护、扶植民族商业。彼得还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

他鼓励商人开办工厂,国家给予贷款和各种优惠条件。鼓励外国人在俄投资办厂,在经营一段时间后,转让给俄国人经营。国家招聘国外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俄国帮助兴建官办工场。他还通过政策规定,促使大批农奴进入工场,从事工业劳动。彼得执政前,俄国军需民用的铁都要从瑞典进口,到年已经可以向国外出口。年俄国国库收入为万卢布,到年,超过万卢布,翻了6番,保证了战争的经费需求。

古人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因此,改革创新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动力。

想要成功,就要有从内部打破鸡蛋的勇气,要学会改革创新,告别固步自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自然世界的法则;闭关锁国这是历史的教训……凡此种种,不尽详述。

改革创新,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总之,从古至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这说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是个别人物决定的,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领袖的改革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没有彼得大帝倡导的改革创新,当时的俄罗斯就不可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彼得大帝从年开始直到他病逝,在短短的27年中,就把一个贫弱的国家以崭新姿态雄立世界强国之林,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崛起的俄罗斯,让全世界震惊。

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这正是:忽如一夜春风劲,万户千村笑开颜。

战友一号原创,转载注明来源。

您若喜欢,请为战友一号点个“在看”哦!

战友一号

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人传1彼得大帝俄罗斯帝国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