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管理中的成本问题研究
TUhjnbcbe - 2021/8/28 0:05: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序言

管理有成本吗?

不仅有,而且成本高昂,只不过容易被我们忽视。

首先,管理是一种人类活动,任何人类活动都是有成本的,只不过有些是能够直观感受和计量的显性成本,有些是不易察觉的隐形成本。

其次,管理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而是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开发提高价值创造效率。如果某种管理模式不是提高价值创造效率的最优选择,那该管理模式就产生了机会成本。

此外,由于我们思维习惯的束缚,我们会误以为现行主流管理模式是唯一的选择,也意识不到其他替代方案的可行性,进而会习以为常地接受高昂的管理成本。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管理活动所产生的成本的研究,树立一个正确的看待管理的思路。

01

管理的产生

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企业,目前公认比较权威的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所论述的,由于在一定范围内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因此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而产生了企业。当多生产一件产品所付出的管理成本与交易成本相等时,就是企业的规模边界。

此外,现代企业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大型设备的使用。在现代工厂诞生之前,家庭包工制是通行的生产模式,即商人将生产任务分包给各个家庭,由各个家庭在自己家完成生产,再由商人上门收购成品并运输出售。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型机械设备的优势开始凸显。一来,大型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超过众多包工家庭的总和;二来,大型机械设备需要巨大的空间,推动了大型工厂的出现;第三,大型机械设备需要大量投资,提高了资本在价值创造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大型设备的使用,也推动了企业管理活动的产生。

可以说,管理活动是在一定时空内,替代交易活动的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就是说,当交易成本可以尽可能降低时,管理活动很可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02

管理的一般形式

科斯同时还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到:由于管理活动很难事先详细列举全部内容,因此,管理契约往往是以一个事先的契约,代替将来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契约。也就是说,员工与某位企业家签订了一个笼统的管理契约之后,就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接受企业家的指挥和命令。

企业家或其委托代理人(以下统称管理者),向普通员工(以下统称被管理者)发号施令,被管理者则接受管理者的指挥和命令,是管理的一般形式。在这里面一定有对立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种角色,大部分管理者在更高层级的管理者面前仍旧是被管理者。

企业的最高管理权集中在企业家手中,下级管理者在某些工作上得到企业家的授权,才具备相应的管理权限。权力集中在高层,逐级向下授权,形成了我们熟悉的集权制指令型管理模式。

03

管理的价值

首先,在信息流通和交通运输极不发达的商品经济早期,单纯的市场交易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成本,而企业的出现和管理活动确实以更低的成本在一定时空内完成了市场交易不能完成的任务。

其次,在现代管理的艰难拓荒期,管理活动还极大促进了一些天才发现和发明的推广和普及,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例如,直到伊莱.惠特尼发明标准件生产模式后,我们才能生产标准化产品;直到查尔斯.巴贝奇总结出工厂数据收集方法后,我们才知道如何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直到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原理后,我们才知道如何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并提高个体劳动效率;直到亨利.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模式,我们才实现大规模制造……而这些发现和发明的普及与推广,依赖于广大企业管理人员自上而下的推动,可以说管理活动促进了先进管理和生产技术的传播。

再次,因为在上述时期,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与思考、研究能力,广大被管理者也需要那些具备较高知识、能力水平和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来指导工作。从这个角度讲,管理活动也促进了精英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普通工人的传递转化为工作产出。

最后,早期产业工人必须在有效的管理下才能够实现密切的配合,保证生产流程的有序和高效;必须在有效控制下才能够实现产品的质量稳定。

04

管理的成本

前文说到,企业是对市场机制的替代,管理则是对交易的替代,通过对管理和交易的比较,可以作为比较好的思考管理成本的思路。

市场交易的成本主要来自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时间上的成本是指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延迟——迟迟不能以合理的价格找到合适的买家或卖家;空间上的成本是指由于交易各方因生产方位不同,存在产品交易前或交易后的运输成本。

我们先假设一种交易成本尽可能低的极端情形——我们都处在一个秩序井然(无需市场管理人员)、信息充分公开、各种生产要素齐聚一处的市场里,我们可以自由的同其它资源与要素合作或交易,来完成价值创造,来设想一下效率会怎样?

同样还是这些要素,只是场景由市场变为了企业,由企业家通过管理手段来配置各项资源和要素来完成价值创造。我们不得自行交易或合作。试想一下,效率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如果你认为后者比前者效率(效率=收益/成本)低,那么所降低的效率就是管理成本;如果改善第二种情况,可以创造更高的效率,那这个效率差就是管理的机会成本。与此同时,交易成本并不会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升高,而管理成本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升高。

如果细究管理成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管理层与职能人员薪酬,市场并不存在类似的管理人员,因此这部分管理导致的成本,并且是可直接计量的显性成本,这部分成本就如同对各经营主体征收的税赋。

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在市场交易中,决策失误往往只能造成与交易有关的局部损失;而在企业管理中,决策形式为集中决策,失误会导致整个企业的整体损失。因此,集中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整体损失,也应视作管理成本。

决策权集中导致的智力损失,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决策权尤其是重大决策权全部集中在高管层甚至老板个人手中,其他人更多的是负责执行高层决策,在很多情况下连发表个人想法的机会都不多,这样势必会造成大家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虽然现在大多数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在雇佣员工双手的同时还要雇佣员工的大脑,但是实际情况是被管理者即使有了好想法,也没有权力付诸实施,即使请示上级也有可能被以各种原因扼杀。这最终将造成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发展机会的损失,是一个潜在且不一定时时处处存在的成本。

决策迟缓造成的贻误损失,这只是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一个成本,在小型企业中这个成本并不明显。但是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就有普遍存在决策程序繁琐的情况了。任何决策都要根据权限层层上报,层层批示,最终由一线人员执行。一些对时机要求比较高的行动就在这个繁琐的决策程序中被贻误,这个损失显然也应归入管理成本。

决策与执行脱节导致的损耗,这个成本虽然是隐性的,但是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都非常高。

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利益所在,而且他们的独立思想和利益还不总是一致的。决策的效率至少应该包括决策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两个部分,现行主流管理模式下,决策和执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被管理者最容易以对策应对政策,导致决策执行效率的低下。

为了保证决策的执行,我们往往又是采取增加管理人员,以加强监督、检查、审计、控制等工作的方式来落实。先不说监督、检查、审计、控制等工作的实际效果怎样,增加的这些人员本身也是管理成本。

市场中的每个主体都是集决策者和执行者角色于一身的自主管理主体,不存在因集中决策机制所产生的这一系列管理成本。

沟通协调成本,主流管理模式下,价值创造方式主要是“分工协作创造价值”,为提高个体工作效率而分工,为提高总体效率而协作,在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之间同样是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创造价值。

但是分工和协作是一对矛盾的动作,分工模糊会导致权责不清,分工明确又会导致协作不畅。这是现行职能化、模块化管理的无解难题,还会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

一般情况下,沟通协调工作的流程是这样的:需要由甲传递给自己的主管,自己的主管再与对方的主管沟通协调,再由对方的主管将指令下达给协作对象乙,乙再与甲沟通,完成协作;部门或业务单元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大概也是这个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浪费的时间,主管或高管的精力,以及由于协作不畅导致的效率损失,都是管理成本。

信息传递与获取成本,在市场中信息的发布、传递和获取是去中心化的,成本较低;而在企业中信息的传输则要按照管理权限与权力的汇报、指挥链条保持一致,有单一的请示汇报与指挥路径。在这个单一的请示汇报与指挥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大量有效信息被过滤,且很有可能加入每个环节的主观判断,导致信息失真和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形式,其主要不足即在于信息的不能及时发布和充分获取,如果企业管理中存在严重的信息失真和信息不对称,企业作为存在的最关键的一点价值将受到严重的质疑。

继任者能力不足带来的成本,企业作为一个管理和精英的主体,是需要领导者的,领导者会退休或卸任,那继任者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决定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如果继任者能力不足,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产生巨大成本。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避免产生能力不足的继任者,因此这也是一个隐形的成本。

管理者精力成本,当前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在拥有管理企业的绝对权力的同时也对企业承担着无限的责任,在一个权责划分不是足够合理、明确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是这样),可以预见,大事小情都会提交到企业管理者那里等待定夺。管理者本应将精力放在自我提升和思考企业长远发展方面,可是具体的琐事又消耗了管理者大量的精力,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成本。相信,因个人偏好的不同,并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愿意将精力全部放在企业管理上,也会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家愿意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

无论琐事占据的是企业家自我提升和思考企业长远发展的精力还是享受生活的时间,对企业家来说,这都是一个沉重的成本。

与市场和交易机制不同的是,知识社会和信息化手段并不能有效降低管理的成本,某些成本甚至会因为被管理者能力的提高而增加。

05

管理新思维

根据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管理的存在是基于1、市场交易成本过高;2、大部分人不具备研究与管理能力,不能自发实现有效协同和自我控制;3、管理者能够掌握被与管理者工作有关的全部知识,进而能够有效指导被管理者的工作三个前提。

在我们固有的管理思维下解决管理成本或管理失效的手段,一定是研究如何完善原有管理机制,以更加严密、精细的管理方式来确保企业的目标和压力能够传递给每名员工,并且以更加严密的控制手段来防止员工犯错。

这种管理模式,无疑将被管理者置于了管理者的对立面,管理活动变成了一种对抗和博弈。在对抗和博弈中,管理动作越多,就越容易被找到漏洞,管理成本不仅不能降低,反而会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

前面说到,企业是市场的替代机制,管理是交易的替代机制。如果回到人类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的根本模式中去探究,逆向思维,会发现在当前条件下(员工普遍具备了学习和管理能力、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市场和交易机制的成本可以极大降低,在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方面对企业和管理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替代作用,如果能够将市场和交易机制的通过一定手段在企业中进行模拟,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问题。

现在在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颠覆原有管理思维,降低管理成本的理念和模式,如平台型组织、阿米巴模型、合乐制、进化型组织等都是通过尽可能化小价值单元,建立内部模拟市场,以交易替代协作的“自主管理+参与式管理+互相管理”的模式。

至于这种模式秩序原理是什么?如何实现?最终呈现面貌应该如何?在后续文章中陆续与大家探讨。

欢迎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管理中的成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