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麦克卢汉,一个真题出现100多次的男人 [复制链接]

1#

相关真题一览

在海内外的技术哲学、文学批评和传播学领域里,马歇尔·麦克卢汉一直是聚讼纷纭的学术人物。那在新闻传播的硕士考试中,麦克卢汉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小铎带大家一探究竟。

学姐搜集了近三年关于麦克卢汉的部分考点,不愧是重点,其真题数量非常多,看看有没有你的目标院校?(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崽崽们只要意识到该考点的重要性,并熟悉真题最常考的类型即可)

01

名词解释

媒介即讯息(年北京外国语)媒介即人的延伸(年江西师范大学)冷媒介与热媒介(年电子科大、成都理工、大连理工,年重庆师范大学)麦克卢汉(年南昌大学)麦克卢汉媒介观(年广州大学)02

简答

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内涵(年重庆大学)麦克卢汉媒介思想(年兰州大学)数字时代下如何理解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年中国传媒大学)解释“媒介即讯息”谈谈互联网媒介的信息特点(年辽宁大学)辨析“媒介即讯息,注重对传播内容的影响”(年西南财经)什么是“冷媒介”?(年南京师范大学)简述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贡献(年四川大学)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及其局限性(年扬州大学)结合实例谈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解(年上海大学)简述麦克卢汉父子的“媒介定律”的主要观点(年中国人民大学)麦克卢汉对新媒介的观点是什么?结合传媒实践谈谈看法(年北京师范大学)麦克卢汉的理论成就(年中国海洋大学)你认为麦克卢汉是媒介技术决定论者吗?为什么?(年安徽大学)麦克卢汉“媒介四定律”(年西北大学)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观点(年暨南大学简答、)03

论述等

论述麦克卢汉理论、意义和局限(年北京工商大学专硕论述)麦克卢汉的理论、价值及局限性(年湖南大学论述)麦克卢汉理论的局限和意义(年大连理工大学论述)麦克卢汉理论意义局限(年东北财经大学论述)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介实践,评析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年中国政法大学论述)如何理解麦克卢汉思想对现代传媒发展的启示(年清华大学论述)有人称麦克卢汉、波兹曼、梅洛维茨等学者的观点为“技术决定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请写理由(年福建师范大学论述)以“麦克卢汉与互联网”为题,撰写不少于字的作文体裁不限(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写作)评析麦克卢汉的理论(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硕论述)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谈谈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解(年华侨大学论述)麦克卢汉认为“人是给技术异化授粉的蜜蜂”,保罗莱文森则认为“技术是人的思想的体现”,并且还指出“一切技术都是刀子的翻版”,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的发展运用有关理论评论两人的观点,并论述媒介技术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年吉林大学论述分析题)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论述对沉浸式传播理解(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论述)麦克卢汉的一段话:媒介即讯息。1.阐述媒介是人的延申2.麦克卢汉是哪个学派,其两位代表理论是?3.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关系,能否用“媒介即讯息”看待数字媒体,为什么?(年苏州大学)从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比麦克卢汉,保罗莱文森,波兹曼思想的立场和观点(年安徽大学论述)论述麦克卢汉的理论(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论述)......

小铎说:麦克卢汉一直以来都是各大高校查考的重点,从近三年的真题来看,主要考查了简答、论述等分值较重的题型,名词解释占比也不少,且考查内容以重要知识点为主,如媒介即讯息、冷热媒介、媒介是人的延伸等。

麦克卢汉有关知识点呈现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年—年),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年,麦克卢汉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年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年获得剑桥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年)和《理解媒介》(年)。

麦克卢汉一生勤于学问,拿了5个学位,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终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麦克卢汉的著作如天书,文字诡谲俏皮书信则明白如话。

01

麦克卢汉及其主要媒介观(必考)

(一)媒介即讯息

理论内涵:

每一种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具体内容如何,这种媒介形式本身就会带来某种信息,并引起社会变革,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媒介本身才是有意义的信息。

麦克卢汉之前,人们往往认为媒介是媒介,信息是信息,媒介只是装载信息的载体,并不能代表信息本身。人们认为是讯息(内容)的传播产生了“效果”影响了我们的思维与行动。但实际上,媒介形式本身是在产生“效果”或影响,媒介形式的变革导致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行为发生了变革,乃至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革。每一种新的媒介都会改变我们过去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加速并扩大人们的功能”,即新的媒介导致我们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上引入了新的“尺度”、新的“速度”、新的“模式”。

而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泛的,包括语言、文字、印刷物、广播电视、交通工具,甚至住宅、都属于媒介范畴。他认为一种传播媒介的“内容”经常是另一种传播媒介。例如,写作的内容是演说,就像手写的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而旧媒介只有在新媒介出现以后,它的特征才会凸现出来。

影响:

麦克卢汉关于新媒介的观点主要是围绕电视而展开,早在60年代,他就认为电视会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改变。如今,新媒介融合了旧媒介的特征,相应程度改变了人类接受信息的方式。对于同一条内容,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接收,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和感知方式。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人类从“部落社会”(口头文化)→“脱部落社会”(拼音字母和印刷)→“地球村”(电子媒介)。

(二)媒介:人的延伸

理论内涵:

麦克卢汉认为,“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它们对人及其环境都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样的延伸是器官、感官或曰功能的强大和放大”。在他看来,媒介的任何发展都有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部落社会”(口头文化):听觉是最理想和最平衡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他认为,如果因为使用媒介而使人的某种感觉器官延伸,人类就会处于感觉不平衡的状态。“脱部落社会”(拼音字母和印刷):拼音字母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和视觉分离,推动人对事物的抽象和深层认识,但此时人的总体感觉能力失衡或下降。“重返部落社会”(电子媒介):人类重新恢复了口语交流的传统,电子媒介时代感官延伸是整体的延伸,神经中枢的延伸。(感觉平衡轮)

从另一个角度看,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也是媒介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它们会拥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以独特的方式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信息系统的统合意味着社会信息系统的巨大化和人类对其控制的间接化。(全球信息管理需要各国广泛合作)

新媒体时代,人的延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演变方式(比较常见的考点)

①以往出现的媒介使人类身体在空间和时间上实现了延伸,新媒体时代,体现在“聚合”二字。多媒体的应用方式,网络融合的前进态势,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全新体验;另一方面,人的感觉体验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很好的“叠加”,媒介不再是一个人的延伸,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延伸,自媒体是个人感觉的延伸,同时又是无数个自媒体的聚合。

②新媒体自身的延伸拓展本身就是一种外延式的人的进化。

③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不仅是人的感官延伸,还是神经中枢的延伸,甚至是“现实”的延伸,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某种程度上的复制。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讯息清晰度高,不需要接受者投入较多的想象力。Eg:照片

冷媒介:讯息清晰度低,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缺失的讯息。Eg:漫画

从受众感觉上来看,最基本的是参与度,清晰度只是由参与度引申出来的标准,而清晰与模糊也是相对而言。从受众参与程度看,热媒介具有排他性,冷媒介具有包容性。冷热媒介实际上是探讨媒介技术与民主参与之间的关系问题。这种媒介分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四)地球村

麦克卢汉把地球视为村落的两层寓意: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人们可以快速交流并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发生的事情;共同社区:媒介创造的环境使整个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中,民族、国家等概念遭到瓦解和重构,人类获得在全球范围内感知的新能力。

麦克卢汉认为,这样的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民族、国家等概念的瓦解和重构。地球村不仅仅是一个村落,电子速度在突然的内爆中将所有的社会和政治功能集中到了一起,这在更广泛的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于责任的认识。此外,麦克卢汉还认为,在整个电子技术塑造的时代里,人们对于整体合一的需求就是对整个人类无限和谐的追求。“地球村”预见了信息时代的到来,每个人、每个地区都成为彼此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们在信息网络中成为地球村落的居民,人类的命运空前的联系在了一起。关于“地球村”的预言,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五)内爆

尽管麦克卢汉设想了电子媒介带来的美好世界——地球村,但是重新部落化的“地球村”又是一个时空同时废除的新媒介,即时同步的信息环境让麦克卢汉看到了一个可怕的未来——人类文化的“内爆”。

内爆指界限的模糊,是电子媒介作用下人对事物整体感知和思维的特性以及各种社会功能的聚合效应。内爆是消除所有的界限、地域区隔或差异的后现代性过程。它包含两个维度:(1)物理空间上,媒介使人的感官得到延伸,因此,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消失;(2)虚拟和现实之间界限的模糊,即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的模糊。

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内爆”这一概念,本身是相对于“外爆”(Explosion)而言的。不管是内爆还是外爆,这些概念都建立在麦克卢汉所谓“媒介作为人的延伸”的基础上,这里的爆炸导致了延伸方式的改变,根据改变方向的不同,将其区分为“外”和“内”。

02

理论意义与局限性(重要考点)

(一)意义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他的关于“地球村”的论断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是似乎印证麦克卢汉的预言的实现。

(二)局限

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出发解释人的行为是片面的。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这种理性会反过来对感觉以及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产生能动的制约作用。

03

媒介环境学派(拓展知识,也很重要)

(一)媒介环境学的内涵(名词解释、论述题常见考点)

1、媒介环境学由尼尔·波兹曼公开提出,该理论学派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出发,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媒介环境学(MediaEcology)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萌芽,在70年代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传播学派。经过三代学者的努力,它已成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鼎力的第三学派,探究媒介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关系。作为媒介研究领域之一,媒介环境学的独特性表现在将研究重点放在研究传播技术本质或内在的符号和物质结构如何对文化导致深远的微观及宏观的影响。

2、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即是环境”,“环境即是媒介”,它有3个互相联系的理论命题:(1)传播媒介不是中性的。媒介的物质属性结构和符号形式具有规定性的作用,对信息的编码、传输、解码、储存产生影响,对支撑这些传播过程的物质设备也产生影响;(2)传播媒介有偏向性:思想情感偏向,时空和感知偏向,政治偏向,社会偏向,形而上偏向,内容偏向,认识论偏向等,读者对伊尼斯的时空偏向论和麦克卢汉的感知偏向论已经比较熟悉;(3)传播技术对文化产生影响。(注意:三个理论名词经常会单独拿出来考!!!)

(二)媒介环境学中的媒介思想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媒介环境学派研究分5个向度)

1、泛媒介观

与媒介环境学持有的泛技术观相联系,泛媒介观也是媒介环境学的特点之一。从窄义上的大众媒介,到口语、字母文字、象形文字、泥版、莎草纸、羊皮纸,再到汽车、住宅、武器等都可以纳入媒介的范畴之中。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就详细分析了近三十种媒介形式。

2、媒介的偏向

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并非中性的,而是有独特的偏向。媒介的偏向这一命题是媒介环境学的核心命题之一。这是对媒介性质的研究。伊尼斯认为媒介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麦克卢汉将其发展为媒介的感官偏向,波兹曼继承了这一命题,指出了媒介的意识形态偏向,莱文森指出了媒介的人性化偏向,梅罗维茨提出了媒介的前区偏向和后区偏向。后来尼斯特罗姆设计了一套理论来概括媒介偏向这一理论: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偏向、时间、空间和感知偏向、政治偏向、社会偏向、形而上的偏向、内容的偏向、认识论的偏向。而正是媒介的偏向理论引出了媒介环境学的另一命题,即媒介对人的心理、认识、思维及对社会、文化等产生的影响与媒介的偏向有关。

3、媒介即环境

这是媒介环境学的最核心的命题之一,也是其理论架构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媒介环境学的定义是将媒介当做一种环境来研究。这一命题的内涵包括:作为感知环境的媒介、作为符号环境的媒介、单一媒介环境或多重媒介环境、作为媒介的环境。这一核心命题来自艾吕尔的技术环境思想和芒福德的社会生态理论。麦克卢汉首创了这一术语,波兹曼定义和阐释了这一术语并创办了这个学派。随后的学者丰富了这一理论命题。媒介不仅是环境的一部分,还塑造着环境及其中的一切。生存于其中的人依靠环境,也反过来塑造着环境。媒介环境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生存其中的媒介环境,并力图达成人和环境的平衡。这是媒介环境学的终极目标。

4、媒介史研究

媒介史研究是媒介环境学派的又一核心研究范式。它以技术为维度,将人类传播史划分为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和电子媒介时代四个前后相续、重叠的时期。媒介环境学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