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文瑞
一、时代变迁与管理学的突破
1.管理学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早期探索
·蒸汽机和工业革命,诞生了工厂制度。
·工厂的运行,催生了早期对管理问题的探索。
·大工厂的经营,最早采用承包制,从而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厂内部,劳资冲突日益加剧。在工厂外部,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发生了重大变化。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经济学角度为管理提供了理论前提,即分工理论和经济人假设。
·改造承包制并进而创建管理学的探索先驱,有欧文、巴贝奇、麦卡勒姆等人。
2.古典管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年前后,管理学正式诞生。
·这一时期的管理学,一般称为古典管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罗,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等人。
·古典管理学的特点是:以效率为导向,以经济人假设为基本原理,理性至上,重视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
3.现代管理学的问世与成长
·年到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严峻的挑战。在这一挑战面前,管理学开始了新的探索,由此诞生出了现代管理学。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西蒙。
·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特点是:不再局限于效率追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专注于研究人的行为与组织行为,致力于决策理论和战略管理。
4.当代管理学的反思与探索
·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社会变化,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新的冲击。在社会变化之中,管理学开始了新的探索,当代管理学由此萌发。代表人物有明茨伯格、阿吉里斯、德鲁克。
·当代管理学是对传统管理的全面反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实践提炼和检验管理理论,改变个人与组织之间存在的对抗现象,追求管理由他治向自治的转化。
5.管理学新变革的酝酿
·90年代以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组织变革提供了技术条件,知识经济超越传统产业,虚拟经济超越企业实体,呼唤管理学的变革。菲佛提出的循证管理和高沙尔题的个性化公司,就是其中二例(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搜索看一下哈)。
·新变革的方向依然不明确,主要集中在由自治到创新、组织变革等方面。
·参照:
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批判思潮:自由竞争时期(马克思),垄断时期(列宁),改良时期(法兰克福学派),民主时期(奥地利学派)……
管理学在中国:
·效率、人本、自治的不同主题交错。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不同时态交错。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斯密到凯恩斯、从马克思到毛泽东的不同思想资源交错。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
二、管理学家的成长轨迹
成长轨迹的三种印痕:积累、挤压、反思。
1.积累的拓展
·巴贝奇之于泰罗:数学用于管理,巴贝奇在流程、材料、物流方面已全面展开,泰罗扩展至组织与精神层面。
·巴纳德之于西蒙:巴纳德提出了知识有限性问题和试错问题,且以失败为常态。西蒙拓展到有限理性。
·面临知识创新,与面临权力类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谦虚不是自贬而是虚幻若谷,狂妄不是自傲而是无知。
·两种倾向妨碍积累:过多强调更新而忽视积淀;过多强调接受而忽视对话。
2.挤压的张力(管理学思想生产的另外一个因素)
·科学与人文在管理学发展中的宏观挤压之例(搞科学和搞人文的互相看不起,二者之间的挤压对于管理学恰恰是动力):
①管理学初创时期的两种关怀:欧文的人文化v.巴贝奇的科学化。
②管理学形成时期的两种思路:泰罗的数学至上v.法约尔的经验至上。
③现代管理理论的两种构建:巴纳德的人文倾向v.西蒙的科学倾向。
④战略管理的两种求解思路:钱德勒的历史化v.波特的数据化。
⑤管理学发展方向的两种追求:德鲁克的社会关怀方向v.学院派的精确量化方向
·最宏观的挤压是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的理念挤压。
科学与人文在管理学发展中的微观挤压之例:
①科学管理的正统与异端:泰罗手下的巴思和甘特(库克居间),泰罗友人中的埃默森和吉尔布雷斯。
②霍桑的转向和追问:霍桑前期与梅奥的区别,实验之后的科学质疑和人文传承。
③合作中的互相矫正:卡内基-梅隆学派的搭档,西蒙(科学)和马奇(人文);组织学习理论到实践的进展,阿吉里斯的模型化和圣吉的禅悟化。
④具体理论的相互挤压:科学方向的飚进与贡献进入人文领域,如卢因(场、团体力学)、斯金纳(行为主义),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到科斯(交易成本和公司边界)。人文方向对科学的回应与突破,如麦格雷戈(Y理论)、马斯洛(人本心理学)、沙因(组织文化)。
⑤整合两个方向的努力:韦伯的宗教文化研究与经济社会研究;帕森斯的系统结构和帕累托最优;卢桑斯的权变。(管理哲学也有类似意图。)
3.反思的螺旋式进步(管理学思想生产的另一个因素)
·否定式反思:明茨伯格对经典管理学的否定,阿吉里斯对科层制的否定。
·修补式反思:决策垃圾桶模式(马奇)对理性模式(西蒙)和渐进模式(林德布鲁姆)的修补,平衡计分卡对管理会计的修补。
·反思形成的理论进步更多的表现为点滴突破和局部进展,与积累结合。
·决策垃圾桶模式,是指环境、决策者、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法、选择机会之间有着复杂相互作用,存在偏好的不确定性、技术与方法的不明确性、参与者的流动性,垃圾桶指问题、解决方案、决策者、选择机会四个因素的耦合。
·平衡计分卡采用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按照四个维度之间的因果逻辑,连结企业的长期愿景和短期行动,作为企业战略的实施工具。
三、成为一流管理学家的前提
1.成为一流管理学家的征兆
①理念: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或关心现实,或关心未来,试图以自己的努力改善人类的命运。但这种情怀是务实的,如朱熹、王守仁。
②性格:具有超越常人的性格,尤其是意志坚定,执著,百折不饶,“咬住青山不放松”。甚至表现为偏执,如泰罗、斯金纳。
③观念:像高手下棋,能够比别人多看三五步,因而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棋局中占据先手,即便遇到挫折,也比常人能更快复盘。这种人以敏锐见长,如巴纳德、阿吉里斯。
④思维:具有更开放、更严谨、更理性的思维,能够看到别人未发现的逻辑谬误,可以得出新的推理结论,善于填补前人的逻辑缺环,尤其是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否定式反思。
⑤情感:有比常人更丰富的情感,善于推己及人,长于移情思考,易于产生共鸣和同情。这种人往往极为敏感,如马斯洛、麦格雷戈。
2.一流管理学家的习性
①谦卑:所谓谦卑,不是盲目称道他人的高明,而是明白自己的不足。
②豁达:所谓豁达,不是不计较是非的忍让,而是高屋建瓴的鸟瞰。
③兼容:所谓兼容,不是杂烩各种不同观点,而是弄清不同观点的缘由。
3.通向一流管理学家的学术路径
①通过文献与一流学者对话。
②读出文献隐含的内容。
③准确判断前人的局限。
④接续前人的脚步。
⑤最严格地反驳自己。
⑥寻求实践验证,重在反证。
PS:刘文瑞老师今年退休,未来他要写三本书:《中国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思想史》、《管理学原理》(书名没有最终确认哈)。这三本书将由和君策划出版,作为和君商学书系的重要著作并在世界管理学界传播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