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建立怎样的运维管理机制 [复制链接]

1#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38675.html

一、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1、现阶段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我国现阶段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方面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格局,无论是管理的主体还是管理的客体都并行着多种方式。

PPP概念提出之前,在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方面被清晰地分成了两大块,第一块是廊道管理,其主体单位一般均为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管理的客体即为综合管廊廊道和附属设施。第二块是对纳入综合管廊各种管线的生产运营管理,其管理主体分别为管线权属单位,管理的客体即为对应的专业管线。

廊道管理的主体单位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而出现不同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由政府全资负责建设综合管廊,建成后移交给所属国有企业组建的综合管廊管理公司对管廊实施运营维护管理,如上海世博园综合管廊。二是由国有企业出资建设综合管廊,并由该企业二级管理公司负责综合管廊的运营维护管理,如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三是政府和管线公司联合出资建设综合管廊,建成后移交给管线公司运营管理,如杭州地下电力管廊。四是以BT模式公开招标社会独资企业进行综合管廊融资与建设,建成后移交给政府,然后由政府委托专业运营管理公司对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如南京浦口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上述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的主体单位不论形式如何变化,本质都是国有企业承担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的角色,他们一般都是与建设期的融资平台公司或国有工程开发公司高度关联,管廊建成以后,或直接移交或政府授权进行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企业性质单一。管理的内容是负责综合管廊的照明、通风、排水、消防、监视监控和标识,担负廊道日常清洁、管廊及附属设施的维护保养、管廊的日常安保巡查等物业管理工作。

而综合管廊内部各种管线的生产运营管理主体则由各管线权属单位派驻的人员构成。由于考虑投资收益的需要,在管线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同处置办法下又派生出了多种经营方式,使得在管线运营管理和管线与管廊交集地带的管理呈现出复杂局面。

建设方向管线权属单位交换管线权益的方式包括:

a)向管线权属单位出租管廊内的空间,由管线单位自行敷设、维修和运营管理其所属的管线。这种方式主要表现在垄断性较强的电力和电信行业,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利益格局。

b)出租综合管廊内的管线。这种方式是先由建设单位自行建设好综合管廊并架设好管廊内管线,然后通过合同约定的形式向管线运营商出租,由管线运营商管理管线并提供管线输配服务。采用这种方式的有热力和供水等管线权属单位。

c)出售综合管廊内建成的管线。建设单位授权承建方出售全部或者部分由综合管廊建设单位出资建成的管线,以回收管线建设费用,并且乘此机会厘清与管线购买单位在管线后期的维护管理责任。

上述情况下,综合管廊的管理出现主、客体多元化。同一条管廊内混杂着不同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面对着他们或具有所有权、或只有使用权的管理客体——廊道、廊道环境保障设施、管线及管线的生产运营维护,以及各种主客体之间的交互影响,必然会产生很多矛盾,弱化综合管廊的集约化管理效果。

2、现阶段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的主要问题

以上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的复杂格局将会极大地影响运营管理效果,表现在三个方面:

1)廊道与管线分属管理必然降低总体管理绩效

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机构的配置一般包括:

a)技术部其职能主要是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综合管廊的岗位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与监督执行,负责运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

b)运行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综合管廊内附属设备的监护,负责这些设备的运行分析及操作控制,保证综合管廊内的照明、排水、通风及监视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c)检修部其主要职责是对管廊内附属设备如水泵、通风机、照明灯具、配电箱、监视监控仪器仪表等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对于管廊内积水、异味等情况按照程序进行处理。如果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合同有约的话,检修部同时还可能负责对纳入廊道的各类管线进行日常巡检,发现问题时及时通过既定程序上报相关出问题管线的权属单位,通知其进行维修处理。

显然,在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机构的职能中不含管线的生产运行管理,为保证各种管线能够有效连续工作,纳入管廊的各家管线权属单位势必还得为综合管廊区段配备各自的值守人员并建立工作制度,根据各自管线统一调度的需要,操控综合管廊区段内的线路运行指标。

这种管理格局不仅提高了用工成本,而且会极大地影响综合管理效益,由于在综合管廊中多家管线单位利益共存又多有制约,在哪怕正常发生的细小环节的更改上都会引起扯皮,协调难度大,办事效率低。

2)难以形成地下管线系统、高效的运行管理效果

已建综合管廊(包括PPP试点城市)的大部分都是廊道建设与管线安装分别实施的,这样的建设安排埋伏了综合管廊区段各类管线安全运行的隐患。

由各家管线权属单位各自设计、施工的综合管廊区段管线,由于设计时序脱节,会在管线运行管理设备的配备和监视监控系统的配置上都可能形成各自为阵的局面,表现为上述系统在设计和装备规格选型方面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装置、装备的安装位置和施工空间出现干扰,与上位机和下位机联通的机房布置受到限制,各管线运行管理信息处理与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兼容产生矛盾等,从而影响管线生产运行效率。

3)分属管理将使应急响应效果大打折扣

综合管廊信息系统构成中具有安全应急响应功能。

为保证相关管线安全运行,管线权属单位也会在自己的系统中建立应急响应制度。

但是,廊道与管线分属管理,由于危险信号采集分布各行其是、危险信息源信息处理不准确、或者误判,独立的报警或警示方式不足以迅速传递,各自为阵的处警方式不足以成规模、快速地进行现场处置等,不仅会使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更重要的是影响联动效果,致使应急响应效果大打折扣,造成不该有的生命财产损失。

对于相对封闭的地下综合管廊我们要建立一个“5分钟时限”的概念。“5分钟时限”是指从管廊紧急状态确定开始之后的5分钟。这5分钟的时间非常关键,这是因为在没有任何应对措施的5分钟内,灾害将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具体表现为:5分钟内火灾温度将从初起发展到高于摄氏度、恐暴活动5分钟内可以导致大规模破坏、5分钟内城市严重内涝可以将管廊的部分区段完全淹没、5分钟内处理不力,导致需要5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来恢复管廊的正常运行。应急响应就是尽量使“5分钟时限”内可怕的情况不发生,或者在发生时,争取在“5分钟时限”内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杜绝事故或以尽可能小的损失解决故障。

二、PPP模式下综合管廊运营的管理要求

1、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地下管廊综合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综合管廊信息系统是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系统中,除了综合管廊的地理信息和容纳的管线属性信息之外,综合管廊内部的信息管理是工程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它应该包括廊道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廊道内各类管线生产运行信息系统两大部分。

1)廊道环境管理要素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

综合管廊廊道环境管理首先要根据其工程技术特点进行配置,这些特点包括:生命周期长(设计寿命为年)、内部管线设施的更换周期长(15至30年)、线性分布、距离较长、管廊设施主体位于地下、空间相对狭小、存在照度、氧气、湿度、粉尘、可吸入颗粒物、微生物、动植物干扰等因素。

其次,要结合廊道内的各种风险因素对应采取措施,这些风险因素包括:灾害类风险(如:火灾、水灾、恐怖袭击、自然和人为地质环境变化导致管廊结构体发生变化);环境类风险(如:高温、高湿、管廊建设材料和入廊管线挥发的部分有毒气体、附着或漂浮在管廊中的各类细菌和病毒、小动物、粉尘和可吸入颗粒物);设备类风险(如:电源故障、通信故障、照明故障、传感器故障、控制器、阀门、开关、风机、排水泵等可动作的设备产生故障、软件Bug导致系统可靠性下降);人员类风险(如:不合格的人员的使用、资格合格的人员未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相关人员未尽职守、不同主体和部门间沟通不畅等)。

经对上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特点和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管廊运营和维护的目标和重点是:保持管廊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将任何偏离正常运行的倾向给予充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