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作者:木子
你做小麦育种我来培育白菜
今年63岁的茹振钢,出生于河南沁阳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小时候经常挨饿,所以深知粮食的重要性。
茹振钢后来考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这里认识了同学原连庄。原连庄不仅长相甜美而且聪明好学,他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个活泼可爱的“班花”,经常写一些小诗送给她。女孩渐渐被这个很有诗人气质的帅男生所打动。
年,两人大学毕业。茹振钢被分配到河南科技学院,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恩师,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黄光正教授,并成为其助手。茹振钢从此把小麦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刻也没离开过。
原连庄被分配到新乡市农业科技学院,专门研究白菜。年俩人刚结婚不久,原连庄就被派到北京学习,思念和担忧萦绕着茹振钢,他提笔给妻子写了很多首诗。
在科研中,茹振钢堪称“疯子”。他说:“年可以不过,试验不能停。一年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小麦育种虽然劳累,但茹振钢把它变成了享受。他喜欢跟麦子交流,有时觉得哪棵麦子白天还没观察够,晚上他都会过去再看看。因为夜里一般人都不会到麦田,茹振钢曾向妻子描述说:“夜静了,其他的杂音都没了,能听到麦子一节一节在拔高的声音,还能闻到泥土的芳香,说不定还有小昆虫配着音乐,那是多好的享受呀!”
其实妻子原连庄对培育白菜新品种的痴迷劲,同样不亚于他。好玩的是,茹振钢和妻子生活上是朋友,在科研上却是“对手”。两人结婚后就打赌,10年内谁先研究出好品种,对方就要给赢家做后勤服务,啥事都听从赢家的。10年间,情系共同的“农业之爱”,两人专注科研,你追我赶,结果双方几乎同时分别研究出了新的小麦和白菜品种。第一局,打了个平手!
比翼齐飞成为“小麦之父”与“白菜之母”
第一轮夫妻挑战赛没分出输赢,他们接着又进行了第二个“十年之约”,赌的是谁的新品种先投入种植,产生的效益最大,市场反响最好。搞科研难,尤其是技术复杂的育种,研究周期长不说,成功率还非常低,想得一粒能大幅增产又抗病的好种子,如大海捞针。
年,河南省种植了“百农矮66”小麦,那是茹振钢花费8年心血培育出的新品种。倒霉的是,那年气候偏偏很糟糕,从9月到11月,淅淅沥沥的雨就没停。一天,茹振钢忽然接到农民焦急的求救电话,他赶过去一看就傻了:只见麦苗几乎全死了!早种的淹死了,晚种的冻死了。茹振钢当时简直要崩溃了,整整8年的研究成果,怎么会这样?
从此,茹振钢变成了“小麦疯”,睁眼是麦子,闭眼是麦子,就连做梦都是小麦!两年后,新品种“百农矮抗58”培育成功,并以稳产、高产、抗病性好等特性成为“中国第一麦”。因为在小麦品种选育及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年,茹振钢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因该品种为国家增产效益达多亿元,他更是被誉为“小麦之父”。如今中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他培育的“矮抗58”。
茹振钢虽然是科技大牛,妻子原连庄也毫不含糊。如今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大中原地区,百姓吃的每2棵大白菜中,就有1棵是她培育的“新乡小包23”,这个新品种不仅因口感好、产量高名震全国,而且一年四季都可种植,丰富了亿万国人的“菜篮子”。她因此被誉为“白菜之母”。
夫妻俩第二个“十年之约”,又是旗鼓相当。后来谈到这场没有硝烟的“家庭大比武”,茹振钢高兴得像个孩子。他说:“结果又打平了,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20年啊!”
因为平时搞育种科研压力大,像普通夫妻那样一起出去旅游,对原连庄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没想到,年的一天,茹振钢主动提出要陪她到福建去看看,这令妻子喜出望外。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原连庄就高高兴兴和丈夫一起出发了。
可是就那么巧,夫妻俩正走着,茹振钢忽然惊喜地大叫:“快看,小麦!”原来,一处石缝里,正好就有一棵他想找的那种小麦苗!茹振钢小心翼翼地把麦苗装进剪开的半截矿泉水瓶里,然后说:“我不到处走了,我要回家。”妻子哭笑不得,这也能叫旅游?
其实,旅途中的原连庄也没忘记白菜。在车上,她突然发现路边有一片菜地,其中有畦白菜,她赶紧叫停车,想借机考察一下南方白菜的情况。没想到,到菜地一看,种的正是她寻觅已久的抗湿抗热的白菜品种。原连庄迫不及待地挖了几棵。这下可好,夫妻俩算是扯平了。就这样,茹振钢手里举着小麦,和妻子一起抬着白菜,高高兴兴走了一路,共同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人在囧途”。这段奇妙旅程成了全家人的笑料,后来啥时候提起来都能笑半天。
女儿研究苹果一家三口守护中国人饭碗核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家”与“国”冲突了怎么办?茹振钢夫妻一直坚持先“国”后“家”。年,妻子原连庄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在上海急需做手术。当时,河南要申报国家十二五计划的重大农业项目,茹振钢作为项目牵头人,一边要到北京参加科技部组织的答辩和项目申报,一边在为推广小麦新品种多方奔走,组织多省专家齐聚新乡开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他一反常态,寥寥几句发言让在座的领导和专家感到异样,上前询问时,因为牵挂妻子的病情,茹振钢终于没有忍住,在众人面前突然失声痛哭。“孩子在外面读书没法管,爱人又得了这么重的病,国家的事也离不开我,你说我该怎么办?国家的事情大于天啊!”
在北京的会刚开完,茹振钢立刻登上了去上海的班机,捧着鲜花来到妻子身边。即使在患病的非常时期,原连庄也从心底理解支持丈夫,因为她本人对育种工作也近乎痴迷。她说,自己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去上海做手术前,她还跑到郑州跟老百姓指导生产。因为做了最坏的打算,手术前她把白菜育种的所有事情,都向助手做了详细的交代。
即使在病床上,原连庄也没放下她的白菜,化疗期间还让助手把资料图片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