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全信息科学理论创新的一些进展 [复制链接]

1#

安全信息科学理论创新的一些进展

STIPCofCSU

1)吴超.安全信息认知通用模型构建及其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3(03):5-11.

摘要:为了揭示复杂系统内安全信息传播的机理与故障模式和发展新的安全模型,以安全信息认知过程为主线,以安全信息失真或不对称为问题,构建了1个包含7个关键事件、6个时间状态、5级信息失真和4级信息传播的安全信息认知通用理论模型,阐述了模型的内涵、特点、用途分类和故障诊断分析途径,并由模型推导出1组安全科学基础理论新概念,同时也建立了1种新的安全信息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方法论。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事故致因机理分析、行为安全管理、系统安全设计和事故防控等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李思贤,吴超,王秉.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所致事故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7(07):18-23.

摘要:为给事故预防与调查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运用信息科学与安全科学方法,开展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所致事故模式研究。基于信息流动的一般模型,构建安全系统中安全信息流动的一般模型;分析安全系统中引发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并构建"信源-预测-决策-执行"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根据事故案例,分析验证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主要包括"真信源—安全信源"信息不对称、"安全信源—安全信宿"信息不对称和"安全信宿—安全信宿"信息不对称等3种事故致因模式,且具有充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3)王秉,吴超,黄浪.基于安全信息处理与事件链原理的系统安全行为模型[J].情报杂志,,36(09):-.

摘要:[目的/意义]从安全信息处理与事件链原理出发开展系统安全行为模型研究,对明晰安全信息与安全行为之间的互为关系及促进系统行为安全管理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提升系统行为安全管理水平与促进系统安全管理实现"信息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根据信宿处理信息的一般步骤,构造安全信息处理的"3-3-1"通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事件链原理,构建系统安全行为模型。同时,根据所构建的系统安全行为模型,运用回溯性分析方法,提出系统安全行为失误分析及防控方法,并分析其完整的实施步骤。[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安全信息处理的"3-3-1"通用模型的主体部分是系统之中的安全信宿处理安全信息的主体过程,其可阐明安全信息对系统之中的安全信宿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安全信息处理与事件链原理的系统安全行为模型可阐明个体人、组织人与系统3个层面的安全行为作用机理,并可根据它提出系统安全行为失误分析及防控方法。

4)王秉,吴超.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论纲[J].情报杂志,,36(10):48-55.

摘要:[目的/意义]开展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基本架构的研究,对构筑清晰严谨的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理论体系及促进系统安全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指导系统安全信息化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根据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的内涵与研究观,详细论证开展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的缘由,并提出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的2条理论假设。同时,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梳理并推导出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的12个核心概念和5条公理。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逻辑架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逻辑架构为未来的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研究实践绘制了一幅科学严谨的“发展蓝图冶,有利于引导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理论研究从“零散化冶走向“体系化冶,有利于指导基于安全信息视角构建科学严谨的系统安全学理论体系。

5)黄浪,吴超.风险感知偏差机理概念模型构建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6(01):60-66.

摘要:为完善风险感知理论体系,以风险感知过程为主线,从风险感知信息的识别与收集、编辑与处理、评估与决策3阶段解析风险感知偏差形成过程,分别从个体心理机制与组织因素2个层面探析风险感知偏差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基于心理距离理论和解释水平理论,构建并解析风险感知偏差的4维心理距离模型。论述了风险感知偏差的放大机制和干预对策。基于此,构建了风险感知偏差机理概念模型。研究结果为探索风险感知偏差的形成与演化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可为安全风险管控提供理论支撑。

6)王秉,吴超.基于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科学创新发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37(01):37-43.

摘要:为明晰大数据对安全科学发展的影响,从而把握大数据背景下的安全科学研究与发展方向,提出安全数据与安全大数据的概念。提炼基于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科学研究的核心原理,分析安全大数据对安全科学研究的影响,构建并解析基于安全大数据的安全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安全大数据对安全科学学科体系调整提出构想,提出安全大数据学的概念,并构建基于安全大数据的三维结构模型,指出安全大数据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安全大数据非常有助于研究宏观安全规律,安全大数据学的产生是大势所趋,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安全大数据应用基础与安全大数据应用实践。

7)欧阳秋梅,吴超.安全大数据共享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模型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3(02):27-32.

摘要:为促进安全大数据共享能力建设,打破传统安全信息不对称困境,最终塑造完善的安全大数据共享观。首先,对安全大数据及其共享的内涵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综述法,从安全大数据共享的困境出发,以安全大数据共享观念文化、数据有效性、技术环境和制度政策4个视角归纳出12个影响因素;然后,对安全大数据共享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以12个影响要素为出发点、安全大数据共享互动流程为路径、共享平台建设为着重点,建立安全大数据共享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为安全大数据共享流程化提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