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事法阅读书目推荐 [复制链接]

1#

书山有路,何以为径?

——民事法阅读书单的缘起

作者

李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年忝列大学教席以来,最深刻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仅希冀期末考试央求老师划重点,或者突击背教材、背PPT,以牟取个高分,为保研、出国做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即使有学生读过寥寥几本教材,也仅止于字面的肤浅理解,期末考试过后,所学皆忘脑外,更不必提将所学用于分析现实案例。即使读了研究生,也不过是当个跳板,心心念念就是早日进入实习,谋份好工作。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则我们自己的法学教育过于重视概念的说明,欠缺了法律适用能力的训练环节;二则由于现行学术成果的评价体系中过于注重高等级期刊论文,不重视基础教材,教师很少愿意投入精力撰写不积十数年之功难以成形的教材,导致法学的很多领域缺乏体系严谨、贴合现行法和法律实践的像样教材。就大民事法领域而言,尤以债法各论(如合同分论、不当得利)、物权法、商法(尤其是银行私法)、民事诉讼法和知识产权法等领域表现明显。有很多教材仅仅是对法条的复述和简要介绍,缺乏教义学的基本体系,无法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法条的适用框架,教材之间也存在相互隔膜甚至相互打架的现象,诸如民法和商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教材之间;三则现在的法学学科评价体系不甚重视教学,教学质量也很难量化,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往往不足,还有不少地方高校缺乏必要的师资,学生的教材选用往往非常随意,也无人指导,致使学生容易误入歧途。

我在和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学生交流时,也会遇到很多孩子问该读什么书。一本好书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而不靠谱的书也往往会让人平白走很多弯路。为此,我在年初借青苗法鸣的公号发布了第一份“民事法阅读书目推荐(全面版)”,将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勾连起来,希望以大民事法的观念能给那些迈入或即将迈入法学之门的学子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引。、年我又根据《民法典》出台后民事法教材的出版情况相继做了两次修订,今年初又根据新近出版情况再次更新了书单,以供喜欢民事法的学子阅读参考。感谢陈元鑫、吴博宇、何宗儒、张亮对本次更新提供的协助。

本书单在遴选上以中文民事法教科书为基础(包括外文书的中译本,若纳入外文原版则不啻汪洋大海),如同时有简体和繁体的不同版本,则一并列出各自的最新版本,同时纳入了一些相关联的基础法学读物(如法律史、法学方法论、比较法等)、法律案例研习书以及案例汇编、民法典等学术工具书,供学生深入学习研究选用。随着新书的逐步出版,书目仍将不断更新。当然选书是个见仁见智的工作,难免挂一漏万,本书单只是反映了选书者自身的喜好,无须奉为圭臬,有需求者各取所需即可。

就书目的选择和使用,有数端略作说明:

其一反映书太多了。就民事法领域而言,想要真正深入,书单所选书目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些将来有志读博士乃至欲入高校成为青椒者需要阅读的内容远甚于此,看看博士论文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就可知一斑。更何况这里仅只对民事法领域做了推荐,如果加上通识书目以及其他法学学科的书籍,以及现实不断积累的案例,一个法科学生要读的文献必然是汗牛充栋。对于愿意读书的学生而言,书目再多也不嫌多,而且熟能生巧,对于不愿意读书的学生而言,书目再少也嫌任务繁重。但不能因为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就去质疑深入和广泛阅读的必要性。也不必担心因为书目太多会吓跑学生来选读法科。法学不应该是一个没有门槛的学科,尤其对本科生来说,强制性阅读是必要的。作为法科生,如果没有基本的阅读量,如何能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如果不阅读,又如何能形成扎实的法律分析思考能力,如何能够符合法律实践提出的严苛要求,晋升高端的法律业务圈?我遇到不少爱读书的孩子,读书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在和他们的日常交流中可以看到他们不断迸发的思想火花,这也将成为我们法学教育的宝贵财富。

其二是怎么读。书目所选图书固然已经洋洋洒洒百余种,但读书须分精读和泛读。对于刚入法门的本科生而言,适合精读入门阶段的读物(尤其是带★的书),并掌握基本的法律研习方法(比如文献检索方法和法律写作规范),而且要熟悉现行法的规定(特别是要对现行《民法典》和相关的司法解释要加以熟读),能够用请求权基础此类的基本分析方法对某个具体领域(比如民法总则、物权法等)的案例进行解答,而对于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而言,可以深入选读中高级阶段的读物,并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应当能够贯通实体法和程序法对关涉数个领域的复杂案例进行解答。法学学术学位的研究生,特别是法学专业的博士生还需要有专精的外文阅读能力,以学位论文选题为基础来比较不同立法例,掌握某个领域国内外的学理和实践争议,并具备良好的学术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法科生,还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