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丘成栋丘氏出两位数学家,母亲一定很欣慰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丘成栋

丘成栋(二排左三)团队成员合影。

■本报记者韩扬眉

今年70岁的丘成栋是一位近乎“隐形”的华人数学家。内敛、寡言、不喜欢热闹,自己的数学成果也很少会“广而告之”。

但在数学界,他的名字足够响亮。

不过,如果在网络上搜索丘成栋,出来的结果十有八九是丘成桐——他的哥哥。

在公开场合,兄弟俩很少“同框”。其中一次,是在年华人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丘成栋获得了“陈省身奖”,他从哥哥手中接过证书。

不过,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丘成栋从未感受到太多来自哥哥的压力,他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思考。丘成栋24岁就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并凭借着纯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认可。

年,丘成栋辞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杰出教授一职,全职加入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重心转向了育人,这是他最关心的事业。今年9月,他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最近20年来,他沉迷于生物与数学交叉碰撞的“火花”,在生物与数学交叉领域作出了大量原创性成果。

一个和风暖阳的上午,《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清华大学理科楼的办公室见到了丘成栋,听他讲述自己与哥哥不一样的数学人生,感受一位数学家沉浸在研究中的纯粹与快乐。

丘成栋觉得,父母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追忆早逝的父亲和坚毅的母亲,他心怀感恩,一度哽咽,泪湿眼眶。

今年,因为年龄缘故,丘成栋就要从清华退休了,但他说“还要再为祖国工作10年”。

以下是丘成栋的自述:

丘氏能出两位数学家,母亲一定很欣慰

我出生在香港,小时候,父亲让我们背的书非常多,主要是古文和唐诗宋词。我4岁时,开始背古诗词。父亲还教我写毛笔字。

小学六年级,父亲过世后家里非常困难,全靠母亲做织毛衣等杂活维持生计,让我们继续接受教育。

中学时,我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觉得代数等科目蛮有趣。中学会考,我的生物和化学成绩很好,但母亲希望我学医。

那时,哥哥还在香港读书,我有数学问题会去找哥哥讨论,他也常常建议我该读一些什么书。我对数学很感兴趣,也没想过其他选择,后来考上香港中文大学。大三,在美国读书的哥哥鼓励我早点去海外读书。我没拿到学士学位就去了美国纽约石溪大学。

那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感觉毫无退路。不过我在香港念得不错,学的东西比美国本土的学生还好很多,考了第一。第二年年底,我就完成了博士论文,第三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年9月,我抵达美国时,哥哥已经是副教授,那时他刚刚离开石溪大学去斯坦福大学任教。后来他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我曾先后去这两所学校找他访学。我的博士论文有很多想法都是在那段时间产生的。

我刚到美国,和哥哥一起讨论过选择什么研究方向。他说不要学微分几何,两兄弟会有竞争。于是,我就选择了代数几何、复几何作为研究方向。

但一路走来,我并不觉得哥哥给了我很大压力。

我一直觉得,丘氏能出两位数学家,母亲一定很欣慰。

母亲问我:

“怎么好几个礼拜也没看出做了什么。”

年到年,我访问普林斯顿时与合作者得到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代数几何领域的Mather-Yau定理。

那时候母亲和我住在一起,她看到我一直在纸上写写画画,就问我,“怎么弄了好几个礼拜也没看出做了什么。”

听了母亲这句话后,我受到鞭策。几天后,我便做出来。我记得这个定理证明出来以后,全世界很多讨论班都来讨论它。

“Yau代数”是在Mather-Yau定理的基础上,引入“李代数”来研究奇异点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因而被同行称为“Yau代数”,第一次把奇异点理论和有限维可解李代数联系上了,这是在孤立奇点研究中开辟了一个新思路。这项研究工作我一直坚持做了30多年。

年到年,我在哈佛大学期间,证明了复几何的Kohn-RossiConjecture,它将CR几何和奇异点理论联系起来,从而解决了复几何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