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藏着真本事的人,身上往往都有这个特征 [复制链接]

1#
文/田志刚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方法论

模板

指导·01在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里面,描述了一条大学里针对不同专业的鄙视链:“因为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曾经有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的大学里大致也有类似的状况,大部分人读大学的核心目的在于找到一份好工作。在这个鄙视链的背后,其实是以所学专业的效用为划分的标准的:理工科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生产解决问题,而文学、哲学等则离应用稍远一些。如果在十八世纪,可能这个鄙视链的顺序正好相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早期的时候,知识跟实践都是割裂的,有知识的人本身就是较高阶层,也是智慧、道德的代表,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甚至会被鄙视。苏格拉底将知识与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一切罪恶的根源在于无知,没有人会自愿的、有知的犯错。而且苏格拉底所指的知识更多的成分是对自我的认知,即了解自我。其后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然对于知识的认识进行了发展(譬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既要知道什么是道德,更要去践行道德,从而引出了实践智慧的概念(对比与哲学智慧)),但有知识的人还是离实践比较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