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教育督导
第一节教育督导概述
一、教育督导的含义
教育督导是指政府或其教育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的教育专家,对下级政(府或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教育行为,进行监督、指导、反馈的教育行政管理活动。
(1)教育督导是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的行为。
(2)教育督导系统是构成科学、健全的教育行政系统的重要部分。
(3)监督系统应相对独立,即相对独立于决策、执行系统。
(4)教育督导的主要职能是监督、指导、反馈和做好参谋。
(5)督导机设置必须与其职能相适应。
(6)督学必须是教育管理或教学专家。
二、教育督导的意义
1.开展教育督导,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
2.开展教育督导,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3.开展教育督导,是健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需要
三、教育督导的类型和程序
按督导目的分:有总结性督导,调研性督导、检查性督导;
按督导对象分:有督政(重在对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和督学(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
按督导范围分:有宏观督导(如对一个地区的督导)、微观督导(如对一所学校的督导);
按督导内容分:有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如学科督导)和经常性检查(如临时性督导);
按督导时间分:有巡视式督导(时间短)、遵点式督导(时间长、较深入)、(跟踪式督导(不只一次、前后连贯)、定时式督导(如阶段性定时督导或规定每学期甚至每月、每周的督导日期)、不定时式督导(不定时间的经常性、突然性督导);
按督导人员分:有专职人员督导(督导人员独立一人负责的督导)、集体督导(几人以上集体参加的督导)、联合督导(有外单位参加的集体督导)。
如《北京市教育督导规定》第13条规定,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1)向被督导单位下达督导方案或者督导提纲,并发出《督导通知书》。
(2)指导被督导单位进行自查自评。
(3)对被督导单位进行督导检查或者督导评估。
(4)向被督导单位通报督导结果,提出督导意见,并下达《督导结果通知书》。
第二节教育督导的职能
一、监督职能
监督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和学校工作进行控制、规范和督促,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其实质是行政执法监督,其目的是使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得到贯彻和执行,促进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具体说来,教育督导的监督职能主要起着控制和规范作用。
1.教育督导的控制作用
2.教育督导的规范作用
(1)规范各个被督导单位对教育的认识。
(2)规范行政机关的教育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指导职能
指导,就是根据监督和检查的结果,帮助被督导单位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以说是教育督导的目的所在。督导指导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教育管理、教育课程、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课堂都需要指导。同时,教育督导的指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督导评估方案的指导上,而且体现在督导评估意见的指导上。
三、反馈职能
首先,教育督导起到了信息传递的重要功能。
其次,教育管理系统的教育管理信息反馈,对于决策的修正、补充、更改和后续决策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节教育督导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
2.人员准备
3.方案准备
二、实施阶段(中心环节)
1.发动
2.搜集督导信息
3.整理督导信息
4.整合督导结果
5.召开初次反馈会
三、总结阶段
1.分析诊断问题
2.撰写督导报告
3.开展督导指导
4.反馈督导结论
5.督导工作的总结
第四节教育督导的内容
一、教育行政督导的内容
(1)组织工作的督导。
(2)领导工作的督导。
(3)教育政策法规执行的督导。
(4)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督导。
(5)教育管理工作的督导。
(6)教育队伍建设的督导。
(7)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的督导。
(8)教育社会效益的督导。
二、中小学督导的内容
1.办学方向
2.管理体制和领导班子
3.教师管理与提高
4.教育教学工作
5.行政工作的常规管理
6.办学条件
7.教育质量
第五节教育督导的机构和人员
一、教育督导机构
具有近现代意义的中国教育督导始于清朝末年。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中央、省、地、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网络。
两种机构设置形式:
一是建立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中央教育督导机构是国家教育督导团。
二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建立专门的教育督导机构。
二、教育督导人员
在地方,一般称督学,其领导分督学主任、督学副主任。兼职督学,一般在符合督学条件的人员中聘用,具有与专职督学同等的职权。
1.督学的基本条件
2.督学的行为准则
3.督学的职权
第六节教育督导的原则
一、法治性原则
1.以贯彻教育政策、法规作为督导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
2.督导行为要与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结合
二、客观性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
2.督导要做到全面、准确
3.要有科学的督导技术和方法
三、可行性原则
1、对督导的总体要求要切合实际
2、督导评估指标要简明不失其关键、全面不失其重点
3.督导的标准要有可达性和鉴别力
4.督导的方法要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
四、效用性原则
1.督导应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
2.督导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五、激励性原则
1.督导活动本身要具有激励性
2.体现民主的精神
3.督导活动应该促进被督导对象的发展
第十二章教育评价
第一节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定义与模式
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为教育决策服务的过程。
1.评价与测量
教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运用数学语言对教育现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要素:①教育测量的对象-教育现象的属性;②教育测量的工具--某一确定的法则;③教育测量的结果。
2.评价与评比
教育评比是我国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它通过对人或事物的比较,认定达标差异。评比有三个基本特征:①评比属于横向的比较认定;②评比以考核指标为评比项目;③评比以导向和激励为主要功能。评价有时候会对评价对象采用评比方式,但评价远比评比来得多样化,更趋于科学。
四种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评价模式。
(1)泰勒的行为目的模式。
年由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
(2)斯塔弗宾的决策中心模式。
(3)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模式。(“非预期效果”)
(4)法庭评价的对手模式。
这一评价模式适用于对争议性较大的工作的评价。
二、教育评价的功能
(一)诊断功能
(二)改进功能
(三)鉴定功能
三、教育评价的类型
(一)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
依据评价对象的范围来划分为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
(二)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按照评价参照的标准划分为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我国的高中毕业会考就属于一种绝对评价。
(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四)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的内容分为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第二节教育评价的原则
一、有效原则
(一)内容效度
(二)结构效度
(三)标准效度
二、可信原则
(一)等值信度
先后用两个题型、题量、难度、区分度相等的试题,对评价对象先后进行两次测验,这两次测验的分数的相关性就叫作等值信度。如果测验的信度高,这两次测验的分数应当非常接近。
(二)再测信度
用同一种试卷对相同的评价对象进行两次或者多次的测验,这些测验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就叫作再测信度。再测信度越高,则多次测验的结果越接近、越稳定。
(三)二分信度
在编制测验试卷时,把测验试题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所谓相等指的是试题的内容相同,题型、题量相等,难度、区分度相近。一份试卷中两部分试题得分之间的相关程度就叫作二分信度。如果二分信度很高,一份试卷中两部分试题的得分要么同是高,要么同是低。
(四)单测信度
只进行一次测验,对测试所得结果用克隆巴赫a系数公式来计算信度,这样计算得到的信度反映了试题内部的一致性。
第三节教育评价的方法
一、教育的定量评价
(一)定量评价的概述
定量评价指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条件特征做出定量的全局性的估计。
(二)定量评价问题的选取
教育评价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选取适当的评价问题。接下来就要把评价问题具体化,就要注意提问题的方式和所提问题的可操作性。
(三)定量评价的抽样
一旦评价问题确定之后,评价者就要考虑怎样来回答这些问题,即让谁来回答和怎么回答这些问题。让谁来回答的问题就是抽样所涉及的问题。教育评价中经常涉及的评价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以及教育行政官员和校外辅导人员。
四种主要的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
(3)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在大型的教育评价中,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是常用的抽样方法。
(四)定量评价工具的编制
(五)定量评价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二、教育的定性评价
(一)定性评价的概述
教育的定性评价是基于对教育活动的现场观察甚至亲自参与,通过与有关人员的深入交谈,通过阅读有关的书面资料,来对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感受进行理解的方法。
(二)定性评价问题的选取
定性评价问题的选取当然也要考虑到教育决策的需要,也有一个把评价问题具体化的过程。与定量评价不同的是,定性评价的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明确的。定性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三)定性评价的抽样
定性评价的抽样重在典型,其样本内的个体数不必大,也不必准确地代表总体,而在于所选取的样本具有典型意义,有思考的余地,能提供很多深层信息,说明很多问题。
定性评价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有:
1.极端抽样
这种抽样就是抽取两极,即极端好的和极端差的,极端难的和极端易的。“抓两头带中间”。
2、普通抽样
3.配额抽样
4.滚雪球式抽样
(四)定性评价资料的收集
三种评价手段是:
1.深入交谈法
2.现场观察法
3.书面材料分析法
(五)定性评价资料的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资料中找到秩序、类型,并说明这些秩序与类型所反映的问题与意义。
第四节教育评价的实施
教育评价的实施需经一定的程序,这个程序包括三个步骤:确定评价方案、收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评价报告和反馈。
一、评价方案的形成
第一个问题是谁来制定评价方。
第二个问题是评价目的。
第三个问题是“评价什么”的问题。
教育评价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的目的;②评价人员的组成;③评价方法;④评价过程安排;⑤评价条件配备;⑥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与对象。
二、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收集信息的方法很多,通常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三、评价报告的撰写与反馈
评价报告包括两大部分,即封面和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