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公共管理学为中国之治提供学理支撑中
TUhjnbcbe - 2024/3/9 16:40:00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12月5日,中国政治学会年年会暨“中国之治与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承办,《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协办。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樊建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分别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黄建云主持开幕式。

会议第一单元“中国之治与政府治理”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蔡礼强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房宁表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体现出了“利出一孔”的决策效率、上下同心的执行能力、统筹全局的协调组织能力和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动员能力。中国的制度模式和治理体系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说,当前中国公共管理教育进入质量提升的阶段。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体现出中国政治制度优势和“五位一体”治理体系的优势,应在公共管理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在题为“研究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发言中表示,要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鲍静在题为“数字时代与公共管理学科建构”的发言中提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革命的时代,除“自然世界”“文明世界”外还有“数字世界”。在新的数字社会形态下,要聚焦“电子政务”“数字政府”“智慧政府”这些概念,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黄新华认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拓宽了治理边界,重塑了治理流程,优化了治理工具,但是作为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进程,数字赋能对基层治理变革的影响尚需更全面的观察和更深入的研究。为确保基层数字治理在法治轨道中展开,有效的制度供给是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劲松、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行政学研究室主任贠杰对该阶段专家观点进行了评议。

会议第二单元“中国之治与社会治理”讨论由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张北坪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谈到,要开发社会力量,形成自平衡机制,防止经济风险转化为社会风险、社会风险转化为政治风险。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从“本来”“外来”和“未来”三个层面对于城市社会治理的关键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从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构建“一元多核”的城市社会治理的格局、重塑城市治理的空间治理体制、完善特大城市治理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城市社会治理发展方向的构想。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详细介绍了社区治理体制的发展历史,并结合当下中国社区疫情防控模式,总结了关于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陶建群以湖南祁阳的基层治理创新为例,探讨以“基层之治”筑牢“中国之治”这一主题。他表示,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方盛举在题为“中国之治的边疆实践”的演讲中表示,当代中国边疆开发和边疆治理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

浙江省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郎友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少来对该阶段专家演讲进行评议。

蔡礼强在大会总结中表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国家治理领域不断出现新问题、新任务、新课题,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相关研究者应抓住机遇、奋勇向前,为公共管理学“三大体系”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樊建新致辞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致辞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科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蔡礼强作会议总结主办方供图

与会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高莹魏晞曹静雯任慧李凯岩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共管理学为中国之治提供学理支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