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色科技》年1期
作者:黄雨
单位:中共宜宾市委党校
指出了发展绿色农业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概述了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绿色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探析了四川江安县绿色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提出了推进西部地区县域绿色农业加快发展的建议,包括挖掘自身优势、加大绿色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培育壮大绿色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等,以期提供参考。
1引言
《“十三五”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加快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绿色农业是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2.1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有不少专家开始探索研究绿色农业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意义重大的研究成果。王艳秀、周旗等认为,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绿色农业是一种依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严立冬等从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绿色农业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充分应用绿色高科技手段,集节约能源、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于一体,并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刘连馥等在综合国内绿色农业概念提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农业是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实质上是一场农业创新、农业技术革命,是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模式。概括国内学者关于绿色农业特征研究,绿色农业主要有6个鲜明的特征: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多样化、产业化和高效化。
2.2绿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诸多学者研究认为,绿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有:生态经济理论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中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农业生态学中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协调共生理论,创新理论中农业制度创新和农业技术创新等。
3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压力逐渐增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识。综观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3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包建中在年提出了“绿色农业”的概念。部分农业学者也开始对绿色农业的内涵及实践应用开始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2)第二阶段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