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政治理论毛中特第七章科学发展观考试重点
TUhjnbcbe - 2020/11/13 7:37:00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新的阶段性特征:(1)经济实力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还没改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改革面临深层次问题。(3)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很多,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4)协调发展取得成绩,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没适应。(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追求精神文化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对发展社会先进文化提出高要求。(7)社会活力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很多问题。(8)对外开放扩大,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大,受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国际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取得丰富经验,集中体现17大概括的“十个结合”:(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马克思中国化结合(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3)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4)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5)经济基础变革同上层建筑改革结合(6)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7)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8)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9)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10)中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世界处于大发展发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发展观在对抗非典疫情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年初,非典疫情蔓延,暴露我国薄弱环节-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意义、要求,明确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年初,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绷紧,经济运行的矛盾尖锐,胡锦涛提出:改善宏观调控是贯彻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大实践-年5月,科学发展观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指导意义-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年3月,10届人大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中国社会理论体系是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结合-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熟标志-年10月,17届5中全会强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年,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中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1)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建设小康、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中国梦,有决定性意义(2)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持-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3)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重要机遇-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A.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B.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人,指的是人民群众,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完成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为理想奋斗和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C.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发展的目的就是造福人民,发展的目的落实到实现人民需要和利益上D.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来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E.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民是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发展成果1.体现到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和健康上2.体现到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3.体现到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上F.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原因:A.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了很多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大有作为B.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2)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和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3)坚持全面发展,就要按照中特社主总体布局,把握经、政、文、社、生的建设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中心、基础;政治建设是方向、保障;文化是灵魂、血脉;-社会是支撑、归宿;生态文明是根基、条件(4)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特社主各个领域协调推进。-P(5)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础。

3.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16届3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改革中的利益关系17大,坚持“5个统筹(16届3中全会提出的5个)”同时,进一步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处理中特社主事业中的重大关系。(P)-坚持统筹兼顾,考虑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坚持统筹兼顾,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统筹兼顾本领,更好推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着眼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紧围绕建设中特社主这个主题,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1.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原因:特别是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创新驱动发展是转变经济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高国民经济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区域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社主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党发扬的光辉旗帜。-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是发展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主民主形式的创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社主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两种民主形式:(1)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2)人民内部各方面-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得到一致的意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保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行政、办事,公正司法-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挥政治制度优越性和借鉴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不照搬西方的,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3.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坚持为人民、社会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生活、群众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源于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人类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新增)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文化生活成为人民的愿望

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总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发扬,依法治国得到落实,积极因素得到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得到协调,矛盾得到处理,公平正义得到实现诚信友爱,就是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融洽充满活力,就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支持活动,发挥才能,肯定成果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安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建设和谐社会,从“大社会”出发:把和谐社会落实到经、政、文、社、生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内的党、国家全部工作中;“小社会”:解决人民群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5.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自然界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6.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科学化水平-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长期、复杂、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是中特社主事业的领导核心。-科学发展观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是党执政以后的一些根本任务,是必须解决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课题。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科学发展观也包括:全深改革、国防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础和观点,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个精神实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16大到18大,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

年毛中特第一章备考重点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命题重点(年出简答题)

毛中特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考试重点

毛中特第五章邓小平理论考试重点

毛中特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试重点

科任老师拉入群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治理论毛中特第七章科学发展观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