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的、社会的、科学的、技术的、工业的、工程的、建筑的、文化的、审美的、环境的、景观的、经济的、情感的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工业遗产既包含物质文化的内容,同时又包含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工业遗产在科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工业遗产在基础科学教育
方面的作用
工业遗产在基础科学教育或科学的基础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工业遗产在向人们(尤其是学生和公众)传播基础的科学技术知识、机器设备的结构和构造、机器运行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及工作原理、产品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技术规范、操作技能等方面,以及使人们了解科技发明、技术改进、更新和创新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工业遗产,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科技的有关知识以及它们的应用,因为工业遗产中的一些厂房、机器设备、生产线、产品等都是活生生的教材,这些比教科书上的文字、图片或影像资料或档案资料等更易于让人理解和学习,尤其是部分珍贵的、典型的工业遗产能帮助人们认识科学知识的应用、工程技术原理、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的更新换代等,激发人们热爱科技、勤于探索和思考的热情。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工业遗址类型或工业景观环境中幸存的稀有遗产(如独特的设备、原理、制作工艺、产品等),更是在科学技术的基础教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功能。比如,位于四川乐山犍为县境内的“嘉阳小火车?芭石铁路”,就为人们了解蒸汽窄轨载客火车的有关科技知识、工作原理、机器设计原理、施工设计原理等提供了可贵的、活的标本。
(图片来源自网络)二
工业遗产在科学研究及其应用
方面的教育功能
工业遗产在科学研究及其应用、技术发明和创新及其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功能。工业遗产是工业活动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其中包含有大量的科技信息、科技知识和原理等。许多工业遗产是当时最新或比较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的应用。尤其是某些工业遗产也具有当今科技可以借鉴的价值,其中实物遗存尤其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遗产本身所包含的科技知识等可以成为科技人员最为直接的研究范本,其中的技巧可以成为后人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创新的重要借鉴,同时更可以成为培养和提高理工科学生和后备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的、成功的、典型的教材和教学案例等。比如,“铸铁桥”(Ironbridge)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铸铁建造的桥,这座桥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标志,其对于世界科技和建筑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它对于培养桥梁、建筑等方面的人才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
工业遗产在科学技术史教育
方面的作用
工业遗产在科技史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的功能、价值和意义。工业遗产中的科技水平反映了当时工业科技的发展状况,反映了科学、技术、工程、工业、经济甚至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传播和教育有利于人们了解当时的科技水平、工业科技的发展脉络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等。比如,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钢铁工业遗存,已经成为我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科技史教育功能和价值,为人们从某一个方面了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和素材。
(图片来源自网络)四
工业遗产在科技哲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科学社会学、科技伦理学、
科技管理学等方面的教育功能
工业遗产见证了人类的科技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怎样变成技术(同时也见证了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技术怎样变成产品,变成生产力,变成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见证了科技通过工业活动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及发展方式的变更,改变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世界观等。同时,工业遗产见证了科技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战争等方面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工业遗产在科技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社会学、科技管理学尤其是企业管理、工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比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现在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的发展史,就非常深刻地体现了工业遗产的上述的这些教育功能和价值。
五
(图片来源自网络)
工业遗产在科学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科学文化、
创新文化、企业文化
方面的教育功能
工业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物质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工业活动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和工业文明的载体和容器,近代工业遗产不但承载了近代科学知识和产业革命中诞生的新技术及其成果,而且承载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工业遗产是科学文化、科学精神,尤其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和载体,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大发展时期的辉煌,其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企业文化与产业工人的优秀品质等构成了那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工业遗产中所蕴含的务实创新、包容并蓄、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注重诚信等工业生产中铸就的特有品质,成为了一种永不衰竭的精神气质。工业遗产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企业文化及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倡导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创新文化、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今天,工业遗产始终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
六
工业遗产在科学技术方面的
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我国的工业遗产是近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爱国、创新的精神的反映。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造就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独特道路。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洋务派官员和满怀救国思想的民族资本家开始了“实业兴国”的道路,如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为了应对中国面临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北洋政府以及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归国华侨等纷纷投资建设工业,使中国近代工业逐渐走向自主发展,如石景山钢铁厂、上海永安纺织公司等。抗战时期,由于华东地区主要城市沦陷,一场由国民政府组织、爱国民族资本家积极响应的工厂内迁的壮举拉开序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如四川飞机制造厂、申新纱厂等。中国近代工业的每次转机都是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爱国、创新的结果,工业遗产能够让我们重温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创造性地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苏联援助下发展大型重工业,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随后的“大跃进”和后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在动荡中曲折发展,又给人们敲响警钟,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工业景观。改革开放首创社会主义工业所有制调整,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总之,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爱国、创新、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奋进,努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短时间自主完成了很多发达国家难以置信的工业创举,如年第一次自主制造成功初级教练机、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等。时至今日,身临曾经的工业遗址还是能感受到新中国工业跳跃式发展的振奋和喜悦之情,以及中国人在工业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图片来源自网络)七
结语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内容,是工业文化和工业文明的载体,是科学技术物化的成果,是人类科学发现、科学进步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宝贵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工业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丰富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科学教育功能、价值和意义,值得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和渠道进一步地挖掘和发挥工业遗产的科学教育功能、意义和价值。
(供稿:亢宽盈)
鼠年
大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