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的多维度探究
TUhjnbcbe - 2021/6/14 16:50:00

作者简介:黄华新,男,浙江慈溪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逻辑与认知逻辑研究;洪峥怡,女,浙江杭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逻辑。

文章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2期

摘要:逻辑学研究的是思维规律和推理的有效性。注重逻辑的思考方式将为实践提供有力的方法论指导,重视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有助于人们从已知正确地通达未知,从而实现思维的创新。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科学逻辑从各自视角出发对思维规律、形式和方法的探索为人类的科学活动与日常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指引。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逻辑、方法与创新》一书,收录了张巨青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34篇文章,凝聚着先生四十余年逻辑生涯中的一系列思考和创见。

关键词:科学逻辑;辩证逻辑;科学方法论

一、多元发展格局下的“大逻辑观”在逻辑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逻辑学界主流的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无疑是一种非混沌的、尽可能层级分明、架构清晰的“大逻辑观”[1]。《逻辑、方法与创新》一书包含了张巨青先生对演绎逻辑、归纳逻辑、类比逻辑等在内的广义逻辑的理解和应用,该书主编任定成教授在整理编排这些论文时,按其研究领域的变化将其划分为普通逻辑、辩证逻辑、科学方法论、科学逻辑和邓小平治国方略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科学方法论。科学假说是科学研究的引导,对研究方向的把握有着深刻的意义。作者详细探讨了假说的形成、内容结构、意义、标准等,揭示了其方法论价值。此外,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审视当代西方科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对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和梳理,通过介绍预设主义逻辑模型、相对主义逻辑模型和逻辑与历史结合模型,对西方各派方法论的成就与兴衰的缘由作出了理论概括和系统评估,总结出当代日益呈现出的从静态到动态、从规范性研究到描述性研究、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趋势[2]。第二部分为普通逻辑。该部分集中回答了逻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通过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形式逻辑,对其研究对象、推理方式进行了新的分析;在《论推理与正确推理形式》一文中阐述了对逻辑推演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问题的独到见解;在《论归纳划类推理与对比鉴别推理》一文中指出了在认知的实际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复杂情形,这些情形既不能得出“所有S都是P”的结论,也不能简单地归纳为“有S是P”,此时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解释力过弱,需要使用归纳划类推理。归纳划类推理对进一步探讨事物间的内在规律至关重要,它展示了“个别-特殊-一般”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之网”不同层次的类属关系。第三部分为辩证逻辑。作者认为,辩证逻辑就是研究人们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思维运动发展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他考察了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联系,指出两者都以思维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都是作为认识方法的知识。但辩证逻辑又与形式逻辑不同,辩证逻辑以变量为研究对象,探讨认识发展深化过程中的思维形式,因此不能只限于考察既成的、凝固的、间断的认识成果,而必须对整个认识的历史进程给予概括和总结,其价值在于揭示各种判断形式和推理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握它们的发展和转化。在这一意义上,逻辑与辩证法、认识论有着深刻的统一性[3]。第四部分为科学逻辑。科学逻辑以科学的认识活动为研究对象,论述科学研究活动的模式及其规则(作为评判科学活动合理性的标准)。在本书中,作者对科学逻辑的定义和可建立性、科学理论正确度的评估、理论的证伪、科学知识的增长等议题作了详尽的梳理和阐述,推进了科学理论发现方法、检验方法和发展方法的研究。人类的科学活动是历史发展的,理论思维与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历史发展的,存在着明显的变化。科学作为理性活动的代表,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流动、统一、具体地研究被认识的对象。作者以科学史上的电磁理论、量子力学等经典理论的提出为例,解释了西方学术界正在涌现的具有辩证倾向的“系统哲学”思潮对“逻辑原子论”倾向的“分析哲学”的冲击,说明了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是探讨哲学与各学科发展的产物,是对世界和历史的总结,是对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科学与文化成就的概括。第五部分为邓小平治国方略解读,该部分收录的文章从方法论的不同角度对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二、“大逻辑观”的方法论特色

(一)贯彻唯物辩证法思想

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理解和贯彻是全书最鲜明的特色。对立统一观点、普遍联系观点、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观点都渗透在具体的分析中。如在逻辑规律或规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问题上,作者认为两者既非同一也非割裂。一方面必须承认正确推理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推理形式正确,而如果不符合客观的关系,它就是不正确的”,这样的断言包含着矛盾,等于是说推理形式既是正确的又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只有保证逻辑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即形式的真假不以内容的真假为转移,才能说明反证法和科学假说的使用是合理的,但也不能因此认为正确性和真实性是割裂的。逻辑的“式”并非纯粹空虚的形式,它体现作为推理基础的公理内容,反映客观实在关系与之符合。与很多学者认为的逻辑规则是一种人为的约定不同,作者提出推理形式与前提内容有着依赖关系,如果没有具体内容真实性的保障,推理形式就不可能在人们的思维中被普遍地固定下来,也就不可能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规律或规则。

另外,实质蕴涵实际上对这种关系作了很好的诠释。一方面,蕴涵式并不强制要求前件为真,当前件为假时,蕴涵式平凡成立,不以前件的真实性为转移;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平凡为真的情况使前提与结论之间的真假关系失去了必然的联系,结论不再提供有效的信息。这说明逻辑规律与正确推理形式,按其本性是要求前提为真的[4]。类似地,在科学逻辑中,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理论内容而言也具有相对独立性,科学方法具有相对统一性,存在共同的逻辑模式,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先验产物,而是在科学实践过程中与科学理论一起产生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辩证逻辑的规律和范畴是辩证法规律在思维中的表现,而辩证法本身的规律、范畴都是通过逻辑思维概括、提炼并表述的。认识论研究和揭示人的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其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用到的概念、范畴、规律,就是逻辑。

科学逻辑中也渗透着辩证逻辑的思想,作者认为科学逻辑应该将对静态科学理论和动态科学理论的研究结合,且以后者为主。通过对静态理论结构进行逻辑分析,能实现对科学活动最基本方式的细致了解,而通过研究动态理论,对发现过程、检验过程及发展过程的思维方式、方法作出动态分析,才能了解实际科学活动的具体路径[5]。由此,作者赞同恩格斯的看法,认为辩证逻辑是“变数”的逻辑,是流动范畴的逻辑。

(二)重视逻辑的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对现实的指导性价值的追求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一是逻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者涉猎广泛,视野开阔,在文中善于援引大量案例来解释不同类型的推理或佐证提出的观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哲学、经济等各个领域。例如,在探讨假说时,就以行星起源陨石论、外星生命存在论、相对论、进化论、元素周期律、唯物史观等为例,直观地呈现假说的内容结构、支配假说的世界观、假说产生的过程等。这些例子的使用不但清晰地佐证了文中所提观点,而且将逻辑与各学科联系在一起,使逻辑方法与科学思维相互渗透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二是关于逻辑自身的内部研究。相较于演绎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能推出真正的“新知”,作者对此也更有兴趣。将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区分和对比的同时,在把握普遍性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对两类推理的一些特殊情况给予了充分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的多维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