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熵增定律
TUhjnbcbe - 2023/6/14 22:57:00
皮肤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10467309.html

“生命以负熵为生,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对抗熵增的过程。”

——《生命是什么》薛定谔

注:薛定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年,薛定谔著《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

第一次接触“熵”这个字,是在《圆桌派》节目中,听华大基因的副董事长、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尹烨老师提到的,并通过他的谈吐认定要读他的著作《生命密码》,三本如数收入囊中;第二次接触“熵”这个字,是在《美术馆时代》这本书中,吴伯凡老师提到的“我们的生活是持续坍塌和熵增的过程……”,于是,我的好奇心便汹涌而来,到底什么是“熵”?年7月24日,我迫不及待地买下了这本书——《熵增定律》,开启好奇心解锁模式。

一、什么是“熵增定律”?

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熵增,就是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

能量守恒定律被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最重要的定律,它表明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传递和转换时,总是不生不灭保持平衡的。熵增定律,又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克劳修斯提出的,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

换种说法就是,在任何一个孤立系统中,世间万物必然从有序到无序,直至死亡。

熵增定律被认为是令全宇宙都绝望的定律。

譬如:宇宙不是永恒不灭的;死亡是人类的最终归宿;国家越封闭,越落后;公司越大,组织越混乱;刚搬入的新房子,住的越久越乱;衣柜里的衣服越来越多,穿每件衣服的机率越来越低;电脑越来越卡;手机越来越慢;交通越来越堵;道路越来越脏;年纪越大越没用;曾经的爱人也越来越不爱了……再这么延续下去,抑郁症都要爆发了!所以,我们到底要如何与它对抗呢?

二、如何对抗“熵增定律”?

对抗熵增又叫作:反熵增、负熵、熵减,目的是为了系统有序。

有效熵增定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孤立系统且无外力做功。那对抗熵增实现负熵就可以:保持系统开放且借助外力持续做功。

再具体点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就根据《熵增定律》一书中的理论结合我个人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娓娓道来,既是个人反思亦可作为他人参考。

1.不断挑战才能成长

对于书中这个观点,我深有体会。

大学毕业后,我做了两年平面设计,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有幸加入友好集团天百时尚购物中心成为唯一的平面设计兼美工,就在大家都觉得我的工作有多好有多好的时候,我选择离职去夜市上摆地摊卖女装,也是在那时候,我尝到了2小时赚元的快乐,而后,便开启了我的“老板”生活:自由自在,却也自生自灭;可以肆意游玩,却也天全年无休。

服装店名字叫“时尚红装”,“深色盒子”的前身就是这个服装店的营销号,开一个小店安度余生,这是我曾经的梦,也实现了,可是逃不掉的“熵增定律”,这服装店一开就是五年,我越做越没劲了,我再也找不到最初的激情,于是转让并离开了我的家乡新疆,踏上了“闯深圳”之路,这是我为了成长迎接的第二场挑战。

年6月28日~年1月4日,我一直在关山月美术馆,我很难定义我的工作岗位,一开始是以店长的身份负责山月文创艺术商店,然后开始探索文创开发、文创设计,直到最后拿下奖项(尽管这纯粹是沾了关山月美术馆的光),再到摸索展览策划,疯狂学习和拼命实践,直至可以统筹帷幄、纵览全局,每一年都是一次升级迭代,我切切实实地感受着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可悲的是,就在我的事业发展到一个个人的巅峰状态时,我的身体却垮了!你瞧,这可怕的“熵增定律”,人生就是这么公平,你想要的一切总要有所交换才行。

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个我曾经深爱的地方——关山月美术馆,那儿的老师们、同事们都是如此令我怀念,尤其是副馆长王新妮更是我生命中的恩师,她仿佛拥有魔法一般,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每一次成长与超越。

因为她,我学会了控制情绪;

因为她,我学会了保持内心的平静;

因为她,我彻底脱胎换骨。

离职后的三个月都沉浸在这种不舍的悲痛中,但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回不去了!勇敢走出舒适区,只有不断挑战才能不断成长,只有不断突破才能不断超越。而后,策展人的工作轻松易得,月不过万的工资根本配不上我的实力!可我却再一次逃离……

我没有选择去做我最擅长的策展工作,而是迈入了金融科技的新领域,尽管并不擅长,可却燃起了我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这一次,我以奥拓电子高级策划师的新身份开启一段新旅程,所有的挑战与成长都正在进行时,未来可期,希望自己在全新的领域能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冥冥之中我的潜意识总是迫使我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尽管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我的做作所为,但我也不需要被理解!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那你得平庸成什么样啊?正如法国作家萨特所说:“丘吉尔的伟大,正是他一直坚持与所有人意见不同,他并没有看见希望,而是坚持之后才看见了希望。”

所以,我认为克服熵增定律的大前提是,你得有主见,有敢于不随波逐流的勇气,那些在父母长辈眼中的叛逆可能恰恰成就了你与众不同的一生。

2.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三天,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用这个问题反问自己,得出的答案是:

写作或画画。

如果我明天就要死去,

那我此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

我买的书还未读完;

我想写的文章还没写完;

我想画的画还没来得及画……

由此可见,我内心真正的热爱是阅读、写作、画画,纵使无所建树,也矢志不渝。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可以做到的,难就难在学习从来不是一件孤立存在的事情,它需要通过思考并最终践行。书中的观点,很多时候都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和方向,但具体的活法,其实全靠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去悟,它并不是普适性的原则,所以光学习不思考,顶多就是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很多人常说自己懂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只顾着埋头苦读,从来不愿意去建造一座从学习通往实践的桥,这座桥就是思考。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也就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思考可以帮助你从真理出发抵达实践,如果说学习是因、实践是果,那思考就是整个发生过程,将学习、思考、实践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才不至于沦为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3.心流

心流,也就是精神负熵。

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四种特征:时光飞逝、不觉他物、自动运转、感到愉悦。

而进入心流状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博士研究发现,主要有专注、明确目标、及时反馈、挑战水平与技巧水平有效组合、让忧虑感消失五大途径。这些途径不需要同时具备,相互组合也可以进入心流状态,有时甚至只需要具备其中一项就足以进入心流状态。

(1)专注是高效工作的前提,分心只会让速度慢下来而且容易犯错,专注是无比珍贵的,无论是工作还是阅读,专注都将更有利于我们进入心流状态。作者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一书中称:只要人们每天能够持续、不受干扰地深度工作三到四个小时,那么我们的生产力和生活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明确目标后,我们可以倒推出自己的行为路径,然后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没有明确目标时,就会半途而废甚至无所事事。譬如,我计划写《熵增定律》读后感,那么我就不得不先去读这本书,读的过程中就会标注出那些让我产生感想的地方,有时甚至立即写下来,读完书之后,就会为了完成这个写作目标而倒逼自己开始复盘反思,每天写一点,直至完成它。当有了明确的目标时,自然就会更加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3)及时反馈也可以理解为奖赏机制。当你由于工作出色而拿到奖金时,你就会更卖力的去工作,如果工作出色和不出色都无所谓的话,那人们普遍会选择躺平,因为惰性每个人都有且难以克服。及时反馈为什么如此有效呢?米哈里教授认为,因为它是一种证明自己的行为正在导向一个目标达成或者任务达成的有效信号。通过类似反馈的信号,能帮助我们克服熵增产生行为动力,从而接近目标,也会更加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状态,并能一定程度上瓦解职业倦怠。

(4)米哈里博士认为心流的产生和一项活动的挑战水平和技巧水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挑战水平高,技巧水平低,只会焦虑,就好比是你的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如果挑战水平低,技巧水平高,又会觉得无聊。所以,更符合自身实际水平的挑战也更容易让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就是那种需要踮起脚尖或者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那种程度就比较合适。

(5)如果身处焦虑无法进入心流状态该怎么办呢?书中提到的是:冥想、运动、切换视角,以上三种我都亲测有效。

冥想其实就是刻意放空自己,让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因为让大脑一直不停的运转并不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大脑长时间运转就会产生疲劳,通过冥想放空大脑就是为了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从而变得更加清醒。

神经科学表明,运动能有效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天然的止痛剂可以帮助大脑产生愉悦感。从功能上来说,内啡肽不仅可以调节不良情绪,还能帮助人们改善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生命在于运动!

切换视角,我理解为放大格局。当你把此时此刻的悲伤置于你整个人生长河中时,你就会发现,此时此刻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努力了很久都没有收获,一定会感到沮丧,但当你明白人生其实只有顿挫和偶胜,一切都会相互转化并发生改变时,你就不会执着于这短暂的失意。

4.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现象,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同时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自证预言。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经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人们称其为命运。当潜意识被改写时,命运就被改写了。

自证预言还让我想起了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是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

澳大利亚一名电视工作者朗达·拜恩于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秘密》的书,这本书阐述的就是吸引力法则: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频率亦或者磁场,就像是杜鹃的求爱信号、蝙蝠探测的超声波,它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所想吸引到我们眼前。就像是物理界认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吸引力一样,人的思想和精神同样存在吸引力。

保持乐观可以让好事发生,保持感恩可以得到更多帮助,保持爱心可以让自己更幸福。自从我了解到这个概念之后,我的心态就发生了度的转变,我刻意的让自己不计较得失,后来就真的变得豁达;我刻意的不去憎恨任何人,后来就真的变得从容;我刻意的去爱这个世界,后来就真的觉得自己获得了幸福。

所以不管你此刻有多么沮丧,

请你务必坚信:好事即将发生!

5.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也被称为关键少数法则,也叫“二八法则”,是罗马尼亚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提出的一条管理学原理。该法则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帕累托于年提出了著名的关于意大利社会财富分配的研究结论: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这个结论对大多数国家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都成立,朱兰博士在管理学中采纳了该思想,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事物的主要结果只取决于一小部分因素。后来,这个思想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经过大量数据检验后均成立。

19世纪末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

当时美国巨富之一,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参加了一次在匹兹堡举办的酒会,一位商界朋友向他引荐了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卡耐基抽着雪茄表示自己没听过“管理学”,但又有些好奇,就对泰勒说:“请你用一句话简单描述一下管理学,如果我觉得对我有启发,我就马上给你一万美元的支票(当时的1万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12万美元)。”

泰勒说:“请你把下周最重要的十件事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挑你觉得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去做,其他八件都可以舍弃。”

一周后,泰勒果然收到了卡耐基的那张1万美元的支票。

关于二八法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到的“选择大于努力”、“只做正确的事”、“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其实讲到这里又不得不重申思考这件事的重要性!具体该如何选择呢?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事?又如何鉴别呢?没有思考能力作为前提,懂再多真理都是枉然。

《人生算法》的作者喻颖正把一个人的思考过程拆解为“感知-认知-决策-行动”四个步骤,关于这个概念我却觉得过于板正了,我对思考的理解更多是“分析和复盘”。

我们肯定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经历过试错的:知道什么是错的,才能明白什么是对的。先是做了错误的选择,通过反省后才知道下一次该如何选择才是对的,大部分经验都是碰壁碰出来的。

比方说,我过去常常说错话,一不小心就得罪别人,错的多了,就会反思自己的表达,下一次同样的场景下,我应该如何表达才更合理,通过这种分析和复盘,从而逐渐形成一套对的方法论并践行。又好比我每读完一本书倒逼自己写读后感,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分析书中的个别观点,对整本书进行一次复盘,从而在大脑中强化记忆,并通过代入感进行自我反思,使其更有利于我后期在解决其他具体问题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6.复利效应

《熵增定律》一书的最后一章有讲到“复利效应”,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是在得到app学习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一课,我懵懵懂懂的了解到定投基金就能最好实现复利效应中的指数级增长,但结合工作与生活时,常常又觉得力不从心,毕竟得不到及时反馈。说到底,复利效应其实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得沉得住气,去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投入,最终才能产生爆发式增长。我不敢说自己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入的体会,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专门针对复利这个概念再写一篇文章,今天就先在这里欠下吧!

这充满麻烦的人生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克服熵增,持续做功,让生活从混乱到有序。一起加油鸭!

注:

1.本文中的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

2.本文中的部分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3.本文中的部分内容来源于《熵增定律》一书,

由何圣君、王怡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年3月1日

Thankyouforreading.

1
查看完整版本: 熵增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