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院系纵览化学学院滤去心中浮躁萃取知识精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发病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0717/4427331.html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是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始建于年,由老一代化学家蔡镏生院士、唐敖庆院士、关实之教授和陶慰孙教授等人亲手创建。年6月,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成立了新的吉林大学。次年5月,新吉林大学进行院系整合,由来自五所大学化学学科的师生员工组成了现有的化学学院。在七十年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逐步形成了群体协作的团队意识,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和珍惜学院集体荣誉的优良传统。化学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与科研设施,良好的文化传承与办学理念,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已成为我国化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与科学研究中心。

院长寄语

院长:吕中元教授

“滤去心中浮躁,萃取知识精华,践行科学精神。”

学院概况

化学学院是我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化学学科于年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年被评为A级学科,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年5月公布的全球化学学科ESI排名中名列第25位,年发布的自然指数显示化学学科排在全球第20位。

化学学院建有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长春化学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微结构化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未来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和部委科研平台,以及17个吉林省级科研机构。学院还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拔尖计划1.0和2.0化学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学院现有专职教师人(博士生导师人)包括中科院院士5人,外聘杰出教授7人,国家级特聘教授3位,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教育部特聘教授6人,国家级“四青人才”3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化学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冯守华院士、于吉红院士等亲自承担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化学学院提倡教研相长,在培养大批国家需求人才的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任务,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取得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在量子化学计算与高分子统计理论,微孔晶体的定向合成与分子工程学研究,无机功能材料的水热合成化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研究,耐高温特种工程塑料等领域均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以及省部级成果奖等,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同时学院在科研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社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高性能聚合物团队开发出耐℃高温的特种工程塑料创新品种,解决了我国此类材料的“卡脖子”问题,已成功实现军民两用。高岩教授团队打造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将通榆县盐碱耕地变成良田,带动余户贫困户脱贫,高岩教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化学学院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化学学院有多位知名教授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在多种国际学术杂志和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并成功主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法国、韩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著名大学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学院在疫情前的五年内共邀请外国专家学者人次来我院交流讲学,其中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artmutMichel院士、DanShechtman院士等国际顶尖科学家。

为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际合作新挑战,充分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学院启动“云端智慧课堂”系列海外线上课程,引进了“AsymmetricSynthesis”和“AcademicEnglishforChemistry”两门线上全英授课本科生课程,协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及学术英语交流能力。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学院签署2项本科生2+2双学位项目,即吉林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化学)2+2双学位项目、吉林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2+2双学位项目,目前已经有9名学生参与项目。此外,新冠疫情发生前的3年里,在留学基金委国际交流项目和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学院每年有30余名同学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名校进行多种形式本科交流和实践活动。

学院在新冠疫情前每年暑期全额资助20余名优秀本科生,分别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分别进行为期三周和两个月的实验培训和科技英语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包括科技英语写作、英语语言交流、基于英语的化学实验课程、学术讲座等。这些培训为学生营造了积极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良好氛围,拓展了他们的国际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交流对话能力。

日本名古屋大学本科暑期交流

唐敖庆班美国罗格斯大学研修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高等有机化学实验培训

化学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人,研究生人。化学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倡导德才兼备,不仅树立勤奋好学、严谨创新的优良学风激励学生奋进,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其中包括素质拓展活动、自我缓解与心理调适主题讲座、三下乡活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等。为鼓励学生争优创先、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除学校统一发放的奖助学金项目外,学院还设立了多种奖、助学金,例如“菁英学子”奖学金中就包括专业单科奖、专业单科满分奖、专业课排名奖、科研、社会实践单项奖等。

近几年,化学学院7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取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其余学生多就业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公司、国内外企业和国家机关等单位。学院鼓励研究生直接参与国际前沿课题的研究,使其在科学作风、学术思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同时通过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使研究生在知识面、学术前沿和科学视野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

化学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技能全面、科研作风踏实”而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近4年,学院本科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种竞赛奖项60余项,其中国际级化学相关类大赛金奖2项(团队)、银奖3项(团队);国家级化学相关类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处于国家一流水平。

一流的实验环境

年首届大学生化学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

化学学院培养了一批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人才,从事国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年5月,学院已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吉林大学冯守华(本硕博),北京化工大学段雪(本科),吉林大学张希(本硕博),复旦大学赵东元(本硕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雷(硕博),上海交通大学颜德岳(硕士),吉林大学于吉红(本硕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安立佳(本硕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本科),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本硕博),苏州大学迟立峰(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大连物化所衣宝廉(本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本科),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李松(本硕博);杰青等科技领军人才60余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此外,学院的毕业生还有大量的商界、企业界和政界菁英。

化学学院设有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以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五个本科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宇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化学(应用化学)、材料与化工八个硕士专业,以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六个博士专业。在、和年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学评估中,化学专业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入选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共获得六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一次评奖)。

化学学院始终重视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长远发展潜力的大师级化学学科后备人才,是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院自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在二年级,坚持学生自愿选择和院系引导、调控相结合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可选择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专业进行学习。

专业(类)介绍

化学类

化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厚而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长远发展潜力、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志向远大、德才兼备的未来一流学者和世界一流科学家。

专业特色

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研素养的全面训练。自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学生中当选两院院士人数位居全国化学学科前列。

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仪器分析、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

就业方向

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毕业后能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材料化学

培养目标

具备在材料化学与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依托化学学院坚实的理科办学基础,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雄厚的科研背景,专业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深厚的化学和材料化学理论知识,既可以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又适于从事材料化学和化工各方面的高层次工作,有很好的就业渠道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无机合成化学、固体化学、分子筛化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合到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从事相应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合到与化工、轻工、石油化工、无机及生物等特种功能材料相关的研究单位、企业等从事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

掌握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及高分子材料加工等理论,具备分析、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专业,与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相连,处于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本学科所依托的全国重点建设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很好影响。

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基础实验、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就业主要面向及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新材料领域、塑料、纤维或者是涉及化工类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目标

能够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设计合成、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同时也能够从事车辆生产(尤其轿车)中有关涂装、食品防腐等化学技术应用及工艺研究,具有科学研究、工艺设计、设备计算、技术开发与改造和生产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技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深厚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既可以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又适于从事化学和化工各方面的高层次工作,有很好的就业渠道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精细化工反应工程、化工设计、精细化工概要、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原理与工艺学、表面活性剂化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就业主要面向及所从事的工作领域:车辆生产领域、化工类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

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

能够从事复合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培养具有扎实化学基础、熟练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化学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以复合材料为专业方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特色,理工兼备。使学生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的训练,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精细化工反应工程、化工设计、精细化工概要、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原理与工艺学、表面活性剂化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具有深厚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知识面,既可以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又适合于从事各方面化学应用人才的需求,有较好的就业渠道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进行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开发和生产;也可以到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

学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